近日,广东普宁市第三中学的一则新闻引发热议。下午两点,该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在烈日下进行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其中包括平板支撑等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动作。由于当时气温高、地面滚烫,多名学生被烫伤,手部起泡甚至磨破皮。更令人不解的是,学校事后不仅未及时妥善处理,反而发布表扬信,称赞学生“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抱怨”。


这一事件让人不禁想问:运动健身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在大热天硬撑,甚至烫伤也要咬牙坚持,究竟是锻炼意志力,还是“没苦硬吃”的形式主义?

“吃苦教育”要与时俱进

运动健身确实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但意志力的培养不等于“自虐”。平板支撑本身是一项有益的核心训练,但前提是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烈日暴晒下的塑胶操场,温度高达五六十度,直接接触皮肤极可能造成烫伤。学校明知高温危险,却仍坚持活动,事后以“吃苦耐劳”为由表扬学生,这个操作让小白无言以对。


“吃苦教育”的理念本身没错,但必须符合时代特征。不能人为制造无意义的苦难场景,应当关注青少年在学业压力、社交困境、心理调适等领域面临的真实挑战。如果连基本的安全和健康都无法保障,所谓的“坚持”不过是形式主义的表演。这种“没苦硬吃”的行为,不仅无益于学生成长,反而可能让他们对运动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运动要靠毅力而非内耗

从运动来说,无论是为了减肥还是防病,运动都是需要意志力的,但把这种意志力异化成“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内耗,没有必要。在这起事件中,学生的手部被烫伤,校方虽事后送医处理,但烫伤本身完全可以避免。高温环境下运动,不仅可能造成皮肤灼伤,还可能引发中暑、脱水等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运动中的困难应该是自然的挑战,比如提高体能和耐力、增强灵巧和协作、克服惰性等,而不是人为制造“高温烫手”风险,这样的运动就背离了健康的初衷。

真正的健康观应该是科学、安全、可持续的。学校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当考虑天气、场地、学生身体状况等因素,而不是一味强调“坚持就是胜利”。如果运动变成了一种伤害,那所谓的“锻炼”就失去了意义。


运动不必“没苦硬吃”

小白觉得,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观念存在偏差。他们可能认为,让学生“吃点苦”是培养毅力的好方法,但忽略了科学性和安全性。真正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智慧地面对挑战,而不是盲目推崇“硬扛”。

对个人而言,运动时也要学会判断——如果环境或身体条件不允许,适时调整或暂停才是明智之举。真正的强者不是“咬牙忍痛”的人,而是懂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的人。任何运动健身行为都不能走极端,更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吃苦耐劳固然是美德,但“没苦硬吃”就是没事找事。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应该树立科学的运动观,让健身真正服务于健康,而非沦为形式主义的表演。

来源:大众健康报

长按识别加南阳家长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