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广东普宁市第三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有学生因天气太热被地面烫伤。该网友表示,5月13日下午两点,学校组织高一年级进行由教育局组织的大课间活动展示,由于正值炎热午后,且有平板支撑等和地面接触的动作,多名学生被烫伤。该网友还质疑学校处理不及时,“最后还是班主任拿来烫伤膏给同学涂抹”。





爆料视频中还有一学校发布的表扬信,信中提到,“虽然今天的操场地面温度较高,但是同学们在比赛过程中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抱怨,始终以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比赛。”



5月14日,羊城晚报记者致电普宁市第三中学,对方表示上级已来核查,“学生都正常”。羊城晚报记者随后致电普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件事,并介绍,大概有九个学生因为和地面接触出现了手部起泡或磨破皮的现象,发现这一情况后已立刻联系普宁市华侨医院的医生进行评估,并将学生送去医院包扎。

该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天气不稳定,学校师生都很重视这个活动,因此并未临时取消,至于学校发布的表扬信则是对学生能够吃苦耐劳、坚持下来的肯定。同时,该工作人员介绍,九名学生还注射了破伤风疫苗,对学生和家长也进行了告知和安抚引导工作,目前已获得家长的理解。



看到这件事情,我特别不理解的是,那个工作人员怎么就能确认自己真的获得了家长们的理解了?但我突然就理解了家长们的这个理解,因为,他们怎么敢不理解呢?他们不理解又能怎样呢?

毕竟,人家学校已经说了,“学生都很正常”!而且,人家还贴出了一表扬信,表扬了那几个孩子“没有退缩,没有抱怨,始终保持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作为家长,怎么好意思不接受这份“殊荣”呢?!





总之,这本来是一场教育事故,但却被学校的表扬信包装成了一种“精神胜利”,这种“丧事喜办”的操作不仅完美掩盖了学校管理失职的事实,而且推卸了责任,还让一些家长觉得学校这么做锻炼了自己家孩子坚强的意志。

这就好像一幕校园版的《皇帝的新衣》,当所有人捧着那份滚烫的表扬信的时候一时间就都已经忘了孩子们被烫伤的手掌。当所有人在赞美那层“精神胜利”的遮羞布有多么华美的时候,其实大家忘了,这个活动,本质上是一群教育者沉迷于“整齐划一”的表演、用学生的伤痛装点政绩的病态反智的形式主义而已。

这个事件当中最恶心也最具有迷惑性的就是那表扬信:学生的手掌被烫得血肉模糊,学校却用“吃苦耐劳”包装伤痛,这种将伤害和苦难进行美化的行为,本质上是对生命的亵渎。那表扬信就好像一面扭曲的镜子,它照见了当下教育中某种非常畸形的价值观:将无意义的痛苦等同于美德,将盲目服从美化为坚韧的意志。

而对于某些学校来讲,这块遮羞布非常好用。因为,当教育者开始歌颂伤痕和苦难的时候,一些暴力就会被他们合理化合法化!而当学校系统性地合理化伤害和苦难的时候,教育机构的管理失职和反智形式主义就会转嫁成学生们的“自愿坚持”“自愿服从”。



就好比在这件事情当中,当学生在危险当中被烫伤却被表扬这是一种没有退缩没有抱怨的坚强品格的时候,学生还怎么好意思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已经被学校物化成了他们仕途筹码的“道具”了呢?

而那块遮羞布之所以非常好用,那是因为,在一些人的潜意识当中,有一种非常病态的吃苦崇拜。

一些人深信“头悬梁锥刺股”“宝剑锋从磨砺出”,但他们无法区分“建设性挑战”与“消耗性痛苦”之间的区别。他们将“克服困难”等同于“制造苦难”,把“坚韧品格”简化为“承受痛苦”。他们不懂,真正的抗挫折能力应源于解决问题的智慧,而非对无意义痛苦的忍耐。

而如果一些教育者也无法区分“建设性挑战”与“消耗性痛苦”之间的区别的话,比如,广东普宁的这次事件,就是由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大课间活动展示,他们已经不会去下功夫去研究需要花心思去思考的如何给教育提建设性的意见,而是沉迷于吃苦的形式主义,选择某种自我感动式的“吃苦自虐”,来展示一种“自己能够多么承受痛苦的表演”,并企图通过这种献祭式的巫术,来乞求上天降下某种教学奇迹。

而这种病态的吃苦教育,它培养出的绝对不会是坚韧的品格,而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医学患者。而这些患者他们反过来还会为那些加害机制进行辩护。而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还是学校,当他们高喊“感谢苦难”的时候,他们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些“沉没成本”。他们无法割舍自己那些所谓的“付出”。

而某些教育者,比如说广东普宁的这个学校,他们恰恰就会利用这些心态,通过将痛苦神圣化,教育者就获得了无限的解释权。学生越痛苦,就会越被认定为“努力”;你如果要是质疑,那你就会被指责为“娇气”。而他们通过制定“合理伤害的阈值”,就可以将暴力转化为某种正当管理。从而实现对学生甚至对家长的某种服从性测试。



当广东普宁的那个中学得意洋洋的用表扬信称赞被烫伤的孩子们能吃苦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些教育者们明不明白:当教育者沉迷于“整齐划一”的表演、用学生的伤痛装点政绩时,教育的本质早就已经被你们那比烈日还灼热的功利心给炙烤得面目全非了。

广东普宁的这个中学的事件并不是个孤例,这只不过是现如今教育形式主义泛滥的一个缩影罢了。

有多少“吃苦表演”正在成为学校某些面子工程的注脚。而孩子们的身体伤痛只不过换来了一份毫无意义的“精神胜利”废纸。

当整齐划一的集体展示成为考核指标,学生的身体健康就被他们放在了次要位置。当教育者们让学生在高温下“硬扛”的时候,他们心中,活动的完成度要比孩子们的身体安全更加重要。而这正是我们现如今的某些教育环境当中最可怕的地方。

而对于这些用表扬信装点孩子痛苦的学校,我不知道他们明不明白:你如果连孩子们的手掌都保护不好的话,你如何能够让大家相信你的那些表扬是真实的呢?



本期推荐书籍:《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