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载雪域长歌,75度山河焕彩。在喜迎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际,巍巍贡嘎见证高原巨变,滔滔大渡奔涌奋进豪情。值此历史时刻,甘孜州传媒中心特别策划“辉煌75载·奋进新甘孜”专栏,与全州110万各族儿女共溯团结史诗,同绘时代新卷。
本栏目将聚焦历史回眸、发展成就、人物风采、未来展望,共同开启这场穿越75年的时空对话,见证甘孜大地以更坚定的步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改革为动力更好推进甘孜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
今天,推出《巴塘:“嘻啵”品牌促治理 “浙里学堂”话团结》。
室内倚窗而立品咖啡,室外核桃树下拍美照;坐下欣赏一曲弦胡演奏,站着观看非遗展示,感受巴塘特色……诗意生活不必远行,在巴塘县夏邛镇,一家藏匿于绿水青山间、满溢着乡野风情的“嘻啵小院”将“高原江南”的夏韵“烘焙”得越发香浓。品一杯咖啡,枕着微风、虫鸣安然入眠,便能邂逅“五彩藏乡”的“慢生活”。
“放空和放松是为了更好出发,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既适合放松又能够激发创造力的氛围。除了游玩、小聚,一些客人还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寻找写作灵感。”“嘻啵小院”责人告诉记者,自开业一年多来,“嘻啵小院”已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周末和假期休闲、放空的热门打卡地。通过持续丰富顾客体验,“嘻啵小院”正加快成为一处连接人与自然、促进文化交流的小型社区中心。
嘻啵小院一角
“‘嘻啵小院’充盈着创新奋斗的热情,洋溢着青春涌动的气息。”巴塘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舒凤说,“近年来,我们创新打造涉藏地区党建引领社会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巴塘样板,建设首个涉藏地区县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立‘一体两翼一基金一集群’工作模式,吸引优质智库资源、孵化本地社会主体、发掘本土创新人才,成功打造了‘嘻啵农场’‘嘻啵小院’‘嘻啵藏餐’‘嘻啵手作’‘嘻啵妈妈’等区域特色品牌。”
据介绍,这些区域特色品牌有的是巴塘非遗传承的港湾,承载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的是推广藏餐的“大餐桌”,向世人诠释高原味道;有的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地,汇聚无数青年才俊推动产业升级的智慧与激情;还有的是绿色发展的示范,引领青春巴塘走向更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浙里学堂
“‘浙里学堂’社区托幼项目,是巴塘县对‘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的具体探索实践。这也是我州内首个探索实践‘党建引领+社会共建+社工主理’第二课堂新模式的公益性邻里学堂。”社工扎西曲珍介绍,“比如说,为了提高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多方面潜能,丰富孩子们课外生活,学堂组织开展了‘绿色垃圾桶’环保主题创意纸盒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手工制作的快乐。”
扎西曲珍在进行项目汇报
扎西曲珍是巴塘县莫多乡郎翁村人,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投身于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志愿服务当中。
扎西曲珍在“浙里学堂”为小朋友带来第二课堂
目前,巴塘县已建成首批5个“浙里学堂”,主要开设了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科普教学、阅读分享等优质教育课程,为巴塘小朋友带来国内前沿的第二课堂。
巴塘县积极探索建立乡镇干部、社区“两委”、网格员、社工等联合志愿服务队,把群众所“需”、社工所“能”、志愿者所“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精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把志愿服务有效融入网格,真正做到便民服务零距离。
同时,巴塘县还制定了“党建引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工作方案,探索四川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落实了社会力量发展的功能和空间需求,建立了政社枢纽型组织——巴塘县社会力量发展中心集群。孵化培育一批针对性强、实效性强、持续性强的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社会企业等社会领域创新主体,推动实施一批公益性、经营性、其他社会领域创新项目,使各个主体的参与热情都得到最大程度激发、参与质效得到最大程度提升。
截至2025年4月,巴塘县先后整合资金347万元,向社会力量购买17项服务项目。吸引落地外部人才17名,落地注册14家社会主体,营业额累计达557.8万元,带动服务本地就业236名。随着社会领域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巴塘县锚定激活内生动力的根本初衷,深耕善治,正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力量发展、城乡治理创新等工作深度融合,不断丰富“跟党干事创业”的实践内涵。
全媒体记者/ 2025融媒新闻行动第二组
编辑/ 刘睿娟
校对/ 毛莉泓
责编/ 杨雪
审核/ 白马
监制/ 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