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季来临,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为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防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连日来,娄星区石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宣教+排查+应急”三位一体模式,全面织密野生蘑菇中毒防护网。
立体宣传入脑入心
“您看这个白伞伞红杆杆的鹅膏菌,一颗就能致命!”在石井中学校门口,经济和生态办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疾控中心、石井监管所、卫生院、石井中学、团委、民政社工站、松江村等部门开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教育活动。工作人员通过实物标本对比、宣传资料发放,向200余名村民学生宣传预防野生毒蘑菇安全知识。
全镇19个村同步行动,采取“线上+线下”全覆盖宣传,通过悬挂警示横幅10条,发放《毒蘑菇防控手册》3000余份,利用“村村响”广播每日播报安全提醒;针对留守老人等重点群体,组织网格员入户发放“不采不买不食”告知书;自发制作预防毒蘑菇安全知识短视频,通过推送科普短视频,着力提升宣传质效。
源头管控不留死角
经济和生态办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专项检查组,对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等重点场所开展“翻箱倒柜”式排查,重点查处疑似野生蘑菇制品售卖等情况,在入山路口、重点山区设置警示标牌,安排巡山人员及时制止采摘行为。
应急体系高效闭环
镇卫生院开通中毒救治绿色通道,建立“村-镇-区医院会诊”三级响应机制,制作中毒症状识别卡发放至各村卫生室。同时,相关部门完善应急预案,明确“60分钟报告、2小时调查、24小时监测”处置流程,确保中毒事件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早上报。
“以前总觉得自己认得清,现在才知道很多毒蘑菇会‘变装’。”参加培训的村民李大爷感慨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防控链条”,通过无人机巡山监测、举办蘑菇标本巡回展等创新举措,坚决守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防线。(通讯员 周亮宇 朱南香 李文)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