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不看新闻,可能真没察觉,五月这波新冠又悄么声儿地来了个“回马枪”。中疾控刚刚放出数据,5月这会儿,全国新冠感染人数呈现出一条“冲天炮”似的上升曲线,可奇怪的是,街坊邻里大多没发觉什么大动静,大家照样串门、赶集、遛弯儿,没几个说不舒服的。这不禁让人纳闷:咋回事?病毒真变温柔了,还是我们自己迟钝了?
先说点正经的,新冠病毒全名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冠状病毒大家族的一员。从2020年开始,它就像个“赖皮虫”一样,缠着全球不放,折腾得大家吃也不得劲、睡也不得安生。它传染性强,变异快,打个喷嚏都能带出“千军万马”。但这几年下来,它也“转性”不少,从一开始的猛虎变成了如今这只看似“温顺”的病猫,可别小瞧它,猫急了还真咬人。
这次的数据,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感染人数猛涨,医院却没像以前那样爆满,街头巷尾也没听说谁高烧惊厥。有人开始说:“这病毒是不是变成‘哑巴病’了?”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把这锅热乎的“新冠迷局”给你捞一捞,看看里头到底藏着啥门道。
你说这病毒像不像老家那种会躲猫猫的狐狸?你越不当回事,它越是偷偷摸摸地来一手。这波新冠的症状可真是变了样,不再是高烧咳嗽那种大张旗鼓的折腾,反而像“猫爪子挠心窝”,轻轻一碰就让人不舒服,但还说不上哪里不对劲儿。
有的人就是嗓子痒,像卡了根鱼刺;有的是轻微咳嗽,偶尔打个喷嚏;还有人完全没症状,就像啥事也没发生。更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是去做别的检查时,顺带一看,发现阳了!你说这不是“闷声发大财”的典型表现?
咱得认真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个啥逻辑。病毒不是消失了,它是在“换衣服”。你吃饭不变花样也腻味,病毒也一样,它一边变异一边伪装,变得越来越容易让人忽视。现在流行的这波,叫做JN.1变异株,是奥密克戎“亲戚”里的一支。它传播力强,但症状轻微,像极了小时候家里那种“干咳型感冒”,就是不发烧,人也不难受,但咳起来一个劲儿,半夜都能把小孩咳醒。
可别以为没症状就没事儿了。这玩意儿就像锅底的余火,你看不见它烧,但它还在那儿烘着热气儿。一些年纪大的、身体底子差的,中了招之后,可能就是慢慢地“拖着拖着就不行了”。有些人原本有糖尿病、高血压,再来一波新冠,身体像是被拧紧的老水龙头,哗一下就崩了。
这病还有个“后劲儿”——新冠后遗症。这不是唬人,是真有不少人反映,感染后几个月,整个人就像“电池没电”,走两步喘一口,脑子像进了水,记性也差了,干啥都提不起劲儿。你说这不是身体“被偷走”了一半功能嘛?这“偷”不是一次性的,是细水长流地掏你兜。
那为啥这回感染这么多,大家却没啥反应?一方面,是因为大伙打了疫苗,很多人之前也感染过,身体有点“底子”,对这波病毒有了点“经验”。就像老家人打猎一样,第一回被狐狸耍了,第二回可就留了心眼。另一方面,这新毒株确实“低调”,它不像当初那种“炸雷型”的毒株,会让你大病一场,它更像“磨人的小妖精”,让你掉以轻心。
你别看现在医院没爆满,但门诊那边,咳嗽、发烧、乏力的人还真不少,只不过症状不“炸”,人家自己都不当回事儿,撑一撑就过去了。可这就像老话说的,“病从浅中医”,一旦拖过了火候,再治就难了。
我一个老同事在市医院干了三十多年,前几天他跟我说:“现在这波病人,来的时候都说没事,就是咳嗽几天不见好,结果一查,肺上花了。”你说这不是“温水煮青蛙”吗?等你反应过来,病都快煮熟了。
那这病到底是怎么传的?还不是那老几样:飞沫、气溶胶、接触传播。你跟阳了的人在一个屋里说话、吃饭、打牌,没戴口罩,那你就等着吧,十有八九躲不过。病毒这玩意儿,就像乡下那种“传染的笑话”,一个传一个,拦都拦不住。
那为啥有的人得了没事,有的人却栽了跟头?这就得看你身体底子了。老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差的,就像秋天的叶子,一吹就掉。年轻人也别太得意,熬夜、吃外卖、缺锻炼,身体也早就掏空了,真遇上了,也照样能“躺板板”。
说到这儿咱得唠唠咋预防。别以为新冠过去了就能“放飞自我”,该戴口罩还是得戴,尤其在人多的地方,别嫌麻烦。勤洗手,多通风,这些老生常谈就像“过年吃饺子”,你不信还真不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听着土,但是真理。早睡早起,吃饭规律,锻炼身体,少熬夜,少喝酒,这些看似唠叨的老话,才是真正的护身符。
要说治疗现在主流还是对症处理,发烧就退烧,咳嗽就止咳,但千万别自己瞎吃药,尤其是那种“偏方”,有时候不是“治病”,是“添乱”。有病就去医院,医生不是吃干饭的,人家读书学艺几十年,不就是为了关键时候帮你一把?
你要是问我新冠还会不会卷土重来?我说,它不会走远。它就像年年夏天的蚊子,换个地方换个花样,总要出来叮你一口。咱们不能指望它彻底消失,只能和它“和平共处”,你防得住,它就没招;你松了劲,它就找你麻烦。
这年头信息满天飞,啥都有,但人最怕的不是病毒,是无知。你看隔壁老王,天天刷短视频,看了个啥“喝醋杀毒”的法子,喝了半瓶米醋,结果胃出血进了医院。你说这不自己找事儿么?
说到底咱们老百姓得有点自己的判断力,别人说啥不如自个儿多学点,多问医生,多看权威的东西,别被那些“伪科普”带了节奏。
这场新冠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的短板,也照出了个人的毛病。有人疫情一来,三天两头发烧,说明平时身体就不行;有人扛过了,也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该改改那些“伤身”的坏习惯了。
我说这些不是吓唬你,是想让你明白: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它掉以轻心。甭管它怎么变,咱只要不松劲,它就拿咱没辙。
饭要一口一口吃,病要一点一点防。你不把健康当回事,健康也不会拿你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