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除了那些人人耳熟能详的名句佳作,还有许多冷门却美得令人心醉的诗篇。
它们像散落在草丛中的珍珠,虽不张扬,却自有一番独特韵味。
《夜泉》
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译文:夜晚的山峦泛着白光,鸟儿突然鸣叫起来。石头冰凉仿佛要结上寒霜。山泉裹着月光流淌,仿佛整条溪都变成了流动的雪。
"白山"与"霜石"透着寒意,泉水在月光下活过来了,把月光下的泉水比作一溪雪,想象力超凡,既写出了泉水在月光下的澄澈洁白,又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意境。
《又自赞》
杨万里
清风索我吟,明月劝我饮。
醉倒落花前,天地即衾枕。
译文:清风邀请我吟诗,明月劝我饮酒。我醉倒在落花丛前,把天地当作我的被子和枕头。
诗人赋予清风明月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仿佛它们是知心好友,亲切又有趣的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译文:两岸的花儿纷纷飘落,映得小船一片通红,船顺风行驶在长满榆树的堤旁,半天就行驶了上百里。躺在船上看着满天的云,感觉它们好像一动不动,其实云和我都在向东飘。
前两句写速度感,后两句玩物理梗——写出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充满理趣,也展现出旅途的闲适与奇妙。
《偶步》
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译文:偶然漫步走到西边的走廊下,发现一朵清幽的兰花静悄悄地开。到底是谁走漏了消息?让蜜蜂居然比我到得还快!
平淡如日常口语,却营造出一种闲适悠然的氛围,给人一种不经意间发现美好的惊喜感,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5】
《白云炼师山居》
张可久
丹气溶溶生紫烟,石齿泠泠鸣玉泉。
住山不记年,看云即是仙。
译文:炼丹的紫烟袅袅升起,山石缝隙叮咚流着玉泉。居住在山中,都不记得过去了多少年,看着天上的白云仿佛自己已经成了仙人。
全诗表达出远离尘世、悠然自在的山居生活,也告诉我们:心境比姿势更重要!
【6】
《盆池》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译文:在青苔地上挖个水坑,偷来一角天空。白云好像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生起,明月仿佛落在了台阶前面。
“偷” 字充满童趣和想象力,将盆池比作镜子,白云倒映、明月洒落其中的的景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7】
《山行》
杜牧
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
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
译文:我家住在白云缭绕的山北,在碧水桥东迷了路。傍晚的细雨打湿了我短短的头发,秋风拂动着我宽大的衣襟。
叠词的运用,不仅勾勒出一幅山间迷路的画面,也营造了一种洒脱不羁、孤寂又略带诗意的韵味。
【8】
《登楼望水》
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译文:鸟儿啼叫花儿绽放,柳树笼罩在烟雾之中,我抛开眼前美好的风光,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我又登上高楼眺望江水,故乡在哪里呢?什么时候一艘船载我回家?
从春日盛景突然闪回到记忆片段。最后望向江面的特写,是在热闹中最孤独的瞬间,这种感觉相信所有游子都懂。
【9】
《听雨》
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尤好,恐好云往来。
译文:在竹屋听着雨声入睡,梦里石阶生青苔。山在门前静静作伴,鸟儿见我悠闲也不躲。客人嫌酒喝光了,花儿却为我写诗而开。别放下帘子呀,会错过路过的云彩。
从听觉到梦境,从寂静的环境到自身的闲适,整首诗意境恬淡闲适,充满生活情趣,展现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享受。
【10】
《山行》
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译文:荒寺把晴天的树林切成两半,山间的亭子笼罩在晚霞之中。春意已深,却没有客人到来,一路上只有松花纷纷飘落。
“分” 和 “过” 生动地描绘出野寺与树木、山亭与晚霞相互映衬的画面。“深”“无” 增添了整个画面静谧之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
这些诗句像古人发的朋友圈:拍石头的冷,记蜜蜂的快,晒迷路的雨,看山看水赏花赏树...让我们懂得,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就在抬眼可见的烟火寻常。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