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庆日报

不久前,在龙凤湿地瞭望塔顶筑巢的两只东方白鹳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三年前,它们是被大庆人从生死线上救回的幼鸟;三年后,它们成为伴侣重返大庆,在龙凤湿地保护中心安家。

近日,林甸百米林带惊喜地发现上千鸟巢。其中,有12对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的“家”……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向好的风向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2025年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大庆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和手段,效果显著: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7个、省级自然保护地4个,去年大庆龙凤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获省“优”级评定;分布天然植物559种,其中经济植物183种;现有陆生野生动物304种,其中鸟类273种,包括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0种,大天鹅、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7种,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成绩的背后,是大庆市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长远规划,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大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3-2030年)实施方案》,明确了大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4个优先领域、23个优先行动、46个具体优先项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大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全市相关领域中长期规划层面进行部署,为生物多样性相关监管工作保驾护航。

全面统筹,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加强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增强野生动物收容救治能力,完善湿地公园等保护地,有序开展全市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水生动物普查,有效开展“清风行动”“绿盾”“渔政亮剑”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积极谋划,科学开展保护修复。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谋划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稳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力抓好林草生态建设。

大力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积极推广企业绿色制造、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做好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引导,通过多媒体融合渠道向广大市民宣传展示大庆市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内容,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氛围。

“去年,全市共组织开展义务植树20万株,完成造林绿化面积0.8万亩,新建完善城市绿地70公顷,城市绿地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成功争取将大庆市重度盐碱化草原改良作为省级攻坚课题,在大同区开展重度盐碱化草地综合治理试点;全市绿盾总台账整改完成率98.59%。”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大庆市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水平,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等基础制度,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加大专项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问题线索分级管理、分类整改、应急处置、挂牌督办等工作流程,促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地,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大庆。(记者 潘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