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在淅沥的小雨中,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双榆树村改造后的盐碱地正在灌水打浆。如今,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已成为亩产超过800斤的水田。


  改造后的盐碱地正在灌水打浆。新华社记者梁书斌 摄

  盐碱化是土地的“顽疾”,重度盐碱地几乎是不毛之地。而通过科学治理,可以提升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

  大庆市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泽鸿介绍,大庆市高度重视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工作,2023年9月成立大庆市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指挥部,对全市盐碱地改造和补充耕地项目进行统一组织、统一安排。

  据了解,大庆市国有资本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大庆市地原生态修复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土壤改良技术服务单位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24年,改造后的盐碱地迎来收获季。(受访单位供图)

  近日,记者在大同区双榆树乡双榆树村看到,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技术经理卢金海正在项目现场忙碌。“平整土地后,抛洒改良材料,再通过灌水打浆、排水等多道程序,达到洗盐洗碱的目的,经检测合格后插秧。”卢金海说。

  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刘博介绍,大庆市分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农地+”系列融资模式,全力支持盐碱地综合治理。

  在项目现场,大庆市地原生态修复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宏斌告诉记者,项目采用脱硫石膏改良技术,改良后土壤的pH均值由改良前的10.1降为7.8,含盐量、碱化度等指标均符合水稻种植条件。

  据介绍,此项目于2024年3月实施田间工程,4月进行土壤改良,5月种植,6月进入种植管护期。建设面积2531亩,形成水田2088亩。当年测产产量达到每亩858斤,总产量突破160万斤,实现了当年改良、当年达产、当年验收、当年入库的工作目标。

  “盐碱地改造项目为支持当地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了力量。我们将持续坚守‘三农'主场主责主业,做好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庆市分行行长姚程说。(记者梁书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