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肥胖只有胖瘦之分,其实从医学角度,肥胖症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分成好几类。了解这些类型,不仅能帮我们找准发胖原因,还能针对性地制定减肥计划!

原发性肥胖: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简单来说就是 “生活方式 + 遗传” 导致的肥胖。比如天天宅着不动、顿顿高油高糖、熬夜不睡,再加上家族里可能有肥胖基因,久而久之就胖起来了。这种肥胖的遗传因素很难精准确定,不过调整生活习惯能明显改善。

继发性肥胖:相对少见,属于 “有病根” 的肥胖。只要解决病因,体重就能降下来。常见原因有:

1. 疾病:像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身体代谢,导致发胖;

2. 药物:吃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精神病药,也可能让人长胖;

3. 罕见遗传病:比如 PWS 综合征、先天性瘦素缺乏症,患者从小就特别能吃,还可能伴有发育迟缓。

这种分类主要看 腰围、体重指数(BMI)、内脏脂肪、肌肉量,以及有没有 代谢异常(比如三高)。根据这些指标,把肥胖分成不同类型,能更准确判断肥胖对健康的威胁程度,方便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同样是肥胖,有人只是单纯脂肪多,有人却已经出现血糖、血脂问题,治疗方法肯定不一样。



这种分类把肥胖症分成 4 种 “饥饿类型”:

1. 脑饥饿型:特别能吃,女性一顿饭超过 894 大卡,男性超过 1376 大卡;

2. 胃肠饥饿型:胃消化太快,吃完饭很快又饿了;

3. 情绪饥饿型:一焦虑、压力大就狂吃,情绪波动和进食量挂钩;

4. 低代谢型:基础代谢低,身体消耗热量太少,躺着都容易长肉。

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减肥就能 “对症下药”:脑饥饿型要控制食量,情绪饥饿型得学会调节情绪,低代谢型要想办法提高代谢。

了解自己是哪种类型,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株洲神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