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喝酒竟能降低血脂!这种另辟蹊径的降脂方案靠谱吗?

撰文:龙蕾

引文

酒精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对酒精危害认识的深入,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少喝或不喝”的共识。然而,近期发表在

JAMA Network Open
上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却提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发现:适量饮酒可能与血脂水平的改善相关,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降低

这一结果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审视酒精在心血管健康中的作用?还是说这种“降脂方案”背后潜藏着更大的风险?本文将结合这项研究,深入探讨饮酒与血脂的关系,并为您揭示其中的科学真相。

戒酒导致血脂升高,

开始饮酒血脂却会下降?

这项研究共对57,691名日本成年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试图解答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改变饮酒习惯会如何影响血脂水平?这项研究的设计十分巧妙,它没有简单地比较饮酒者与非饮酒者,而是聚焦于那些饮酒习惯发生改变的人群——包括从戒酒转为饮酒的人,以及从饮酒转为戒酒的人(图1)[1]。


图1: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令人玩味。那些开始饮酒的人,其血脂谱出现了有利的变化:LDL-C有所下降,而HDL-C则明显升高[1]这种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喝得越多,变化越显著。酒精摄入量被分类为少于1.5杯/天、1.5至3.0杯/天和3.0杯或更多。每日饮用3标准杯(约30克纯酒精)以上的群体,LDL-C平均降低了7.44mg/dl,HDL-C升高了6.12mg/dl(图2 A、C)[1]。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同样值得关注。那些戒酒的人群则出现了相反的变化:LDL-C上升,HDL-C下降[1]。这种“反弹效应”同样与之前的饮酒量相关。那些原本每日饮用3标准杯以上的人,戒酒后LDL-C平均上升了6.53mg/dl,HDL-C下降了5.65mg/dl(图2 B、D)[1]。


图2:开始和停止饮酒与血脂变化的关联(调整后)

这些发现似乎为“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健康”的传统观点提供了新的佐证。但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这些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是否真的能转化为临床获益?在解读这些数据时,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维度的证据。

酒精对心血管真的有益?应更全面看待

当我们把目光从血脂指标扩展到更广泛的健康影响时,酒精的作用就显得复杂得多。确实,这项研究观察到酒精可能改善某些血脂参数,这可能只是人体整个“拼图”的一小块。

从机制上看,酒精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脂代谢,促进HDL的合成,同时可能抑制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分泌,从而降低LDL[1]。这些生化改变在短期内看起来是有利的。然而,酒精同时也会增加甘油三酯水平,诱发胰岛素抵抗,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损害血管内皮功能[2]。

更重要的是,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远不止于血脂。大量证据表明,即使是适量饮酒,也会增加房颤风险[2]2016年发表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饮用1-2杯酒的人,房颤风险增加8%。而高血压的风险同样随酒精摄入量增加而上升,这种关联在亚洲人群中尤为明显 [3] 。

国际权威机构的立场也值得参考。世界心脏联盟在2022年发布的立场声明中明确指出:“没有安全的饮酒量”,推翻了以往认为适量饮酒可能带来心血管保护的观点[4]这种转变可能是基于对酒精致癌性、神经毒性以及整体疾病负担的重新评估[4-5]。

如何为饮酒或高脂患者提供建议?应权衡利弊

面对这样复杂的研究结果,该如何为饮酒或高脂患者提供建议?关键在于权衡利弊,并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对于从不饮酒的人群,这项研究绝不构成开始饮酒的理由。血脂管理有多种更安全有效的方式,如增加运动、改善饮食结构等。实际上,研究中观察到的HDL-C升高幅度,通过规律运动同样可以达到,而且不会带来酒精的其他健康风险[6]

对于已经饮酒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因为其他健康问题考虑戒酒的人,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们可以预见到,戒酒后可能出现血脂指标的暂时性“恶化”,但这不应该阻碍戒酒决定。因为从长远来看,戒酒带来的整体健康收益远超这些指标的变化。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高风险人群,包括有酒精依赖家族史、肝病基础或某些癌症易感性的患者。对这些人群而言,任何程度的酒精摄入都可能带来不成比例的风险。临床决策应该基于全面的风险评估,而非单一的血脂指标。

结语

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酒精与血脂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但医学实践需要更全面的视角。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实验室报告上的数字变化,更是患者的整体健康和长期预后。

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已经有无可争议的证据支持戒烟、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压力管理的基础作用。相比之下,酒精的作用显得模糊而充满不确定性。也许,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启示在于提醒我们:在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时,需要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和监测准备。

最终,关于饮酒的医学建议可以总结为:没有充分理由开始,有充分理由停止。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采取谨慎的态度往往是最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Suzuki T, Fukui S, Shinozaki T, Asano T, Yoshida T, Aoki J, Mizuno A. Lipid Profiles After Changes in Alcohol Consumption Among Adults Undergoing Annual Checkups. JAMA Netw Open. 2025 Mar 3;8(3):e250583.

[2].Georgescu OS, Martin L, Târtea GC, Rotaru-Zavaleanu AD, Dinescu SN, Vasile RC, Gresita A, Gheorman V, Aldea M, Dinescu VC.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Narrative Review of Evolving Perspectives and Long-Term Implications. Life (Basel). 2024 Sep 9;14(9):1134.

[3].Voskoboinik A, Prabhu S, Ling LH, Kalman JM, Kistler PM. Alcohol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 Sobering Review. J Am Coll Cardiol. 2016 Dec 13;68(23):2567-2576.

[4].WHF-Policy-Brief-Alcohol.pdf (world-heart-federation.org).THE IMPAC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MYTHS AND MEASURES.20 January 2022.

[5].Rumgay H, Murphy N, Ferrari P, Soerjomataram I. Alcohol and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 Nutrients. 2021 Sep 11;13(9):3173.

[6].Chaves G, Britez N, Munzinger J, Uhlmann L, Gonzalez G, Oviedo G, Chaparro V, Achon O, Bruckner T, Kieser M, Katus HA, Mereles D. Education to a Healthy Lifestyle Improves Symptom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 AsuRiesgo Study. Arq Bras Cardiol. 2015 May;104(5):347-55.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