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红军/素材,伊河生活/整理,主人公化名,故事情节有虚构】

1987年9月的一天,宣传科长通知我马上到三团去,采访掩护战友而牺牲的排长事迹,接到任务后,我当即和组织科的蒋干事一起乘车赶到三团,后面听到和看



到的事情,令我们对这位排长肃然起敬!

从师机关到三团有80多公里,我们达到三团后,政治处的张主任早早在办公室等着我们,显然科里已经和他们这边打过电话。主任和我们简单寒暄了一下,当即派宣传股的陈干事带车陪我们到六连去。

在车上,陈干事简单向我们介绍了一下这名排长的大致情况,这时我们才知道,这名排长叫胡正华,是前年立三等功以后提拔起来的排长。这次主要是在投弹考核时为掩护战友而牺牲,目前,他的家人也已经赶到了团里……

我们乘坐的汽车没有到二营,而是直接到了胡排长所在的六连,当汽车停在六连连部门前的时候,二营教导员和六连的指导员都到车前迎接我们……

按照我和蒋干事的要求,连队迅速叫来胡正华排长所带排的两个班长、三名战士代表,其他班排的代表共8名战士,包括连队干部,在连部会议室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集中了解胡排长这次救人的经过和平时表现。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才知道事情的具体经过。

三天前,六连按照上级批准的训练计划,组织全连实弹投弹考核。前期连队用教练弹进行过十多天的投弹训练,从投弹动作、场地准备到安全工作,连队都提前制定了预案,也作了具体的工作分工,责任到人。

战斗班的投弹进行得比较顺利,虽然爆炸声不停,但投弹成绩和前几天的训练成绩基本相符,一切都还顺利。

但是,今年的实弹投弹从师到团,各级首长按照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一切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连队的公勤人员,如通信员、文书、卫生员、军械员包括炊事班的全体同志,都要进行训练和考核,成绩并入连队总成绩,列入年终考核的范畴。

结果,其他人训练的成绩都很好,轮到卫生员投弹时却出了意外。

这个卫生员平时参训相对比战斗班的同志少了许多,虽然此次也参加了全连的投



弹训练,但终归时间太短,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连队特意安排责任心和经验丰富的胡排长为他护弹(站在投弹手旁边,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的干部或骨干)。

但是,这个卫生员不知从哪学到的毛病,或者叫孤僻动作,他在练习教练弹投弹时,举起了手榴弹后,竟然在上面摇了两圈,然后手榴弹才出手……

为此,胡排长曾经非常严厉地教训过他,一班长还给其做了两遍示范动作,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的这个孤僻动作给纠正过来,本人承诺投弹时按照规范动作投弹。

没想到,实弹投弹中,卫生员举起了手榴弹后,手榴弹竟然还习惯性地在头顶摇了两圈,这一下可把胡排长吓坏了,他连忙制止,谁知就在这一瞬间,手榴弹竟然从卫生员的手中脱落,掉到了脚底下。

危急关头,胡排长一把抓住卫生员的脖子,转身就往旁边的掩蔽工事里带,可卫生员被吓晕了,拖不动,胡排长猛地发力,卫生员倒进了工事,手榴弹却在这一刻爆炸了,卫生员没事,可胡排长被炸成重伤。

战士们当即抬着胡排长就往后面的医疗点跑,军医上前查看伤情时,发现胡排长已经陷入昏迷,身上多处被炸伤,血一直在流……

经简单急救包扎后连忙往团卫生队送,但送到地方时人已经不行了……

现场目击的几位战友讲述的事情基本一致,相互印证,事迹可以固定下来,我不禁为胡排长危难时刻救战友的行为而感动。这样的事情虽然少见,但听到别的部队时有发生,没想到在我们师竟出现了这样一位英雄。

然而,当座谈会即将结束时,江指导员的一句话,却令我们绷起了神经。

江指导员说,胡排长提干前还是班长时,也曾遇到一次同样的险情……



我连忙问,你把当时的情况也给我们讲一下。

江指导员说,两年前,胡正华排长还是战斗班的模范班长,当时连队组织投弹考核。

一名在后面等待投弹的战士,看到前面的战友拉开导火索,冒着青烟,手榴弹投出后,远方传来猛烈的爆炸声,他心里十分紧张,头上的汗流了出来。

轮到他上场时,两只腿不听使唤地抖动,但军装裤腿肥大,轻微的抖动外人看不出来,但这名战士的动作显得有些僵硬。

胡班长是这名战士的护弹手,胡班长还专门询问了这名战士,有问题没有?这名战士说没问题。平时,这名战士就爱吹牛、说大话,即便自己此时此刻十分紧张,他的嘴还是硬的。

投弹开始后,也许是太过紧张,动作变形,手榴弹竟然落到前面的沙袋上面。

只比这名战士大一岁的胡班长,是连队公认的训练尖子,心理素质好,刺杀、投弹和射击三项成绩全连第一,尤其可贵的是,胡班长机智灵敏,经常帮助战士处理棘手问题。

这次投弹前,他主动承担护弹手的任务,事先他还想定种预案,应对突发状况……

如今他一看势头不对,连忙右胳膊使劲一划拉,把手榴弹一把划到沙袋外面,一转身又拽着那名战士一同掉入旁边的深坑里,烟尘散去许久,他们两个才爬出来……

事后,团里给胡班长记三等功一次,表彰他勇救战友生命的行为,不久,他就被提拔为排长了……

在连队的两天里,我们和多名战友进行了交谈,多角度了解胡排长平时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返回师机关的车上,我和组织科的蒋干事探讨起胡正华两次投弹救人的心路历程,觉得从战士成长为班长,再从班长成长为优秀班长,乃至一线带兵人,这样的勇敢战士的确可敬,关键是他明明知道实弹投弹很危险,可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守在战友身边。

蒋干事说,险情发生后,他想到的是战友,先把战友拖入掩蔽工事,而后才是自己,这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返回机关后,我又找来胡正华提干时的审批材料一起研究,之后主笔撰写了题为



《护弹手的忠诚》一稿,上报给部首长,师党委随后里又向军里上报了他的事迹材料。

不久,集团军下发通报,批准给胡正华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不久,他的事迹上了军区报纸。

一个人的成长是连续的,关键时刻脱颖而出也不是偶然的,致敬军营里成长起来的平凡英雄!

【素材来源于提供者。根据真实事件和人物采写,部分情节有虚构,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