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全国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建设论坛在京举行。现场正式上线发布了“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数据库”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研究)网站。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在活动上指出,北京市始终将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一年来,通过构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五大体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他强调,今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要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聚焦固本铸魂核心任务,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依托“爱北京·爱科创”行动等育人项目,讲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堂“大思政课”,切实发挥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要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鼓励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方法,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变革与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引导师生将思政课开到首都高质量发展最前线。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王日春充分肯定北京市以“大思政课”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取得的成效。他提出,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坚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坚持同题共答,增强内涵式发展活力;坚持平台集聚,打造真实可感的育人效果。
开幕式上,“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数据库”正式上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宇蕾介绍,该数据库包含“金课”课程库、实践案例库、教学素材库、教师数据库四大板块,整合了首都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解读,以及中轴线文化等特色教学资源。数据库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建设“金课”课程库、实践案例库、教学素材库、教师数据库,推动“金课”引领、实践支撑、智慧赋能有机结合,为全市乃至全国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打造思政“金课”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表示,数据库特别注重将北京元素融入思政教育,让理论教学更接地气。
同步上线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建设的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网站。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介绍,该网站汇聚了各学段思政课教材资源,设置了政策文件、国际比较等特色栏目,将成为思政教材研究的重要平台。
在主论坛环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编写组首席专家、《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磊,西南大学副校长白显良,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庆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副书记董立新,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蚌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国门小学校长谢卫仁,北京市八一学校党委书记沈军等分别从理论创新、课程建设、实践育人等角度作专题发言,分享了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实践。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热米娜·肖凯提表示:“我们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建设更多思政‘金课’,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边疆高校力量。”
作为在场聆听的学生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董晓乐深有感触地表示:“从一个个生动的思政课案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思政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灵魂塑造。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研究,为新时代思政教育贡献青春力量。”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等问题分组研讨。
据悉,本次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北京市推进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的重要行动。论坛形成的创新成果将通过数据库等形式向全国辐射,推动形成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新格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姜思瑶
摄影:蔡赫
编辑:张秋颖
校对:姜思瑶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