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阵风成为全球笑话的时候,美军的F35也差点成为了全球笑话,美媒报道了美军停止对胡塞武装打击的原因,那就是在对胡塞武装开展军事行动期间,数架美国F-16战机和一架F-35战机险些被胡塞武装击中。

美国知名军事媒体 "战区" 网站更是报道了 F-35 隐形战斗机在实战中惊险被防空导弹击落的详细经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国防部官员向 "战区" 证实,在代号为 "莽骑兵" 的军事行动期间,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的 F-35A 隐形战斗机在执行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的军事任务时,差点被防空导弹击落,导弹离得太近了,F-35不得不采取机动。



而这次行动,也暴露了F35的隐身造假。尾部设计存在问题,隐身性较差,尤其是F-35本身机身就粗大,再加上F-35进行打击时需要打开弹舱门,增加了雷达反射面积,这直接就导致了被胡塞武装的防空导弹给发现了。

实际上,F35的隐身性能一直饱受质疑,F-35的机身设计强调隐身性,但肥硕的机体导致气动效率降低。

为了兼顾垂直起降(F-35B型号)和常规起降的需求,F-35的尾部结构较为复杂,隐身性能不佳,而且其尾部结构在高速机动时易产生气流分离,影响操控稳定性。F-35在超音速飞行(超过1.2马赫)时,尾部隐身涂层会因高温和压力起泡甚至脱落,使雷达反射面积显著增大。美国海军为此限制其高速飞行时间,要求每次超音速飞行不超过50秒,并降低推力以避免涂层损坏64。这一缺陷直接影响了其隐身能力的持续性和实战价值。



除此之外,F-35的隐身涂层在恶劣环境(如高温、高湿、高盐的海上环境)中容易出现起泡、开裂和脱落问题。例如,英国军方在测试中发现座舱盖边缘的隐身涂层在海上环境中极易起泡,导致隐身性能大幅下降。

同时,机身整体设计为容纳内置弹舱和燃油系统,导致机腹曲线臃肿,外凸明显。这种“圆润”的机腹虽然有利于内部空间布局,却在多个角度形成雷达波的强反射面,尤其是侧向和仰视探测时,隐身效果显著下降。

可以说,F35虽然在态势感知能力上达到了五代机的标准,但是无论是超音速巡航、机动性还是隐身性能都存在问题。

同样是常规气动布局的歼35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都是常规气动布局,歼35整体线条简洁流畅,机腹扁平化且棱角分明,减少了雷达波的强反射面;边缘处理(如机翼前缘、进气道唇口)采用连续锯齿结构,进一步散射雷达波能量,显著降低雷达截面积(RCS)。

而且和F35采用了隐身涂层不同,歼35其机身大量使用了新型隐身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吸收和散射雷达波,进一步降低了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

再加上F-35因追求短距/垂直起降能力,不得不采用单发大推力设计,导致进气道弯曲度受限,发动机风扇叶片雷达反射抑制效果弱于歼-35的S形进气道+隐藏式叶片设计。歼-35的DSI进气道与机身一体化程度更高,不仅减少气流畸变,还彻底遮蔽发动机压气机,从正面大幅降低RCS。

所以难怪就连美媒都承认,歼35才是美国人心中完美的五代机,美媒《国家利益》更是发文表示,不需要等到六代机,等中国的歼35量产以后,美军在西太的制空权就要被终结了。



的确是如此,此次印巴空战就说明了当代空战已经发生了变化,只一套全球顺畅指挥的通信系统,完全独立自主的电子对抗、激光、高性能雷达、远程精准打击导弹等先进装备生产能力。

一套强大的算力底座,完善的工业链和强大工业生产能力,强大的经济支撑实力。

在这个基础之上,那么五代机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打出代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