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美国的战斗机“画大饼行动”又引发了热议。先是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发文称美国空军将继续保持“速度、敏捷性和杀伤力”的全球典范地位。后有美国总统“语出惊人”,宣布将现役F-35升级为双发版本,还放言要打造F-22“超级猛禽”战斗机。这一连串“军事大跃进”计划,究竟是美方一贯“特式即兴豪赌”,还是美军装备体系真将迎来重大技术革命,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战略目的?
戴维·阿尔文上将发文还附带了美空军目前服役的第四代、第五代战斗机以及未来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包括最近官宣的波音第六代战机F-47和协同作战飞机(CCA)的对比图。
六代PPT战机升级
F-47被称为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平台(NGAD)的主力战机,五角大楼计划用它与之配合上千架无人“忠诚僚机”CCA共同构建未来空中作战体系。但F-47战机自2025年3月高调亮相起,其航程和整体性能便争议不断。
根据日前美空军参谋长阿尔文上将发布的性能参数来看,F-47将拥有超过1000海里(约1850公里)的作战半径、超过2马赫的极速,并标注为“隐身++”等级的超高隐身能力,远超F-22的“隐身+”与F-35的“隐身”,预计将生产185架。
而作为F-47的“忠诚僚机”,CCA的作战半径则超过700海里(约1295千米),最快飞行速度则是“机密”,其隐身能力从图表上看应该是与F-35级别相同,皆为“隐身”,预计将生产超过1000架。
听上去确实高端大气上档次,但问题来了,按照阿尔文上将的计划,F-47和CCA均将在2025-2029年之间“可操作”,也就是最晚在2029年部署并形成作战能力。
目前F-47已经到了公布具体型号阶段,尽管美军宣称“将在本届政府期间首飞”,但外界连其原型机都还没见过,仍旧是“图片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物为准”,那首飞是模型还是验证机还是直接量产部署后直接首飞,都不得而知,想要不让外界怀疑“进度属实”有点儿难。
有意思的事出来了,根据官方对比图,渲染图为“鸭翼”设计的F-47具备“超强隐身能力++”,F-22是“隐身能力+”,F-35则是“隐身能力”,这也是美军首次承认F-22隐身性能优于F-35战机,虽然这符合外界对六代机的预期,即全频段隐形和红外低可探测特性的设计。
然而美专家从来都是“鸭翼不隐身”的簇拥,F-22和F-35的设计理念强调的就是无鸭翼、无垂尾的高度隐身布局。对此,美专家多年来对我国鸭式布局的歼-20的隐身性一直“颇有微词”。
不知道美国是不是想东施效颦我们“战忽局”,忽悠外界,故意将F-47渲染图使用“鸭翼”设计,最后想要来个大反转,F-47实机出来其实没有鸭翼呢?
因为中国在南海、东海的综合防空体系布局,意味着美军传统战机从关岛起飞都无法有效进入作战区域,这就给美国带来的巨大挑战,因此从美六代机公布以来,穿透和深入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防区就是其“重要特征”。
按公布的计划,F-47将拥有“1000海里”的作战半径,约合约1850公里,远超F-22的590海里、F-35的669海里。这就要求F-47要不就是(NGAP)中的XA100系列发动机或者拥有更大的油箱容量,再或者有更优秀的气动布局与减阻设计。
对隐身战机来说,想要既保证其战斗力和航程的情况下,其内部载弹量和航油很难兼容,那么设计团队必将面对“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取舍问题,它要么比F-22/F-35大一圈、要么放弃一定的武器挂载或隐身性能。
想要既要又要,那么技术门槛将呈倍数级上升。合理猜测,F-47牺牲载弹量和隐身性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会比F-35大一圈,而航母进行起降有一定重量要求,那么F-47作为陆基部署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F-47不能实现远距离突防,哪怕它隐身再好、雷达再先进,也无法飞到中国“拒止圈”。尤其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问题,F-47如今既无实机也没有任何飞行记录,但中国两款六代机都已经不知道试飞多少次了。
虽然官方没公开航程数据,但从路透视频和气动布局推测,其作战半径和F-47伯仲之间,尤其是沈飞的六代机设计,那狂野的兰姆达飞翼构型的斜切机翼+全动翼尖,可能更偏向空优拦截。纸面实力的F-47与中国六代机在性能上就有个巨大的“槛”。
F-55旧瓶装新酒
说完美国六代机的计划,再来看美国给现役五代机“打激素”的新路径,抛出新“F-55”概念。
这款“F-55”战机据称将在F-35的基础上改为双发布局,提供更强推力、更远航程与更强安全性,甚至可能使用“下一代自适应推进”项目(NGAP)中的XA100系列发动机。
然而F-35的机体结构、飞控系统均为单发优化,强行塞入双引擎需彻底重构机身,这个难度系数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整架飞机,甚至如果想要兼容舰载版本,更是地狱模式,这就像给自行车装火箭发动机——除了爆炸,想不到其他结局。
看来洛克希德·马丁是铁了心想要“自救”,挽回公司在六代机竞标中败北的颜面,想要用六代机的技术反哺F-35,打造所谓“第五代半”战斗机,但是美国F-35的“正常升级”Block 4版本都因为预算、隐身涂层技术等问题一拖再拖,其各种项目受阻、预算捉襟见肘,为什么美国要在这个时间点抛出这番豪言?
美国如今正在中东访问,无论是F-47还是CCA忠诚僚机,亦或是F-35,都需要巨量资金支持,这个时候放豪言,既可通过炒作吸引中东大户们的兴趣,又能借机推动部分项目加快进度。比如沙特心心念念的F-35反反复复被拒,如果看到F-55双发又更安全,说不定会真掏钱推动这个项目,复制当年沙特投资F-15SA和F-15EX的画面。
不过一边强推六代机,一边“魔改”五代机,美国技术路径混乱的背后也是对未来空战体系的迷茫,尤其是面对中国未来空战体系不断升级的情况下的战略困局。
警惕之心不可无
然而美国肯定不甘心自己的技术霸权旁落,因此我们也不得不提高警惕,随时应对美国使出的明招暗招。
另一方面,也让人不有担心最近被海关严查的“走私”问题。不管是F-47还是F-35的全向隐身、超音速巡航、智能作战系统其实都受到中国稀土的制约。
隐身涂层的关键在于钆元素吸收雷达波的能力;而发动机叶片方面,钇稳定的氧化锆涂层能让涡轮叶片耐受高达1500℃的高温;雷达伺服系统更是需要镝元素制作的永磁体。中国垄断了全球90%的中重稀土产能,简直就像握紧了这些先进战机的“神经系统”。
为此,我国在今年5月9日正式开展了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局等至少共八个部门联合参与,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目的就是要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国内走私乱象的强力整顿,更被视为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背景下,中国强化资源话语权,迈出反制外部技术封锁的关键一步。
现在中国在和美国的博弈中正从“被动防御”转向“规则塑造”,从半导体到导弹,从电动汽车到卫星,战略矿产已成为数字时代大国竞争的“新石油”,中国此次专项行动,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更是全球供应链规则重构的重要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