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的新闻什么最火,那估计还要多亏了印度他三哥,直接给咱的歼-10C“买”上了国际热搜,毕竟咱的歼-10C把这个欧洲航空工业的骄傲,从2.6亿美金,打成了2.6元每斤,这损失可是不小。
那面对浏览量、阅读量这么大的热点,特朗普这个营销“达人”肯定是要来蹭一蹭的,不然热度都在我们这里,他还怎么“赢”呢?
当地时间5月15日,特朗普在卡塔尔多哈的一次商业领袖会议上,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要对F-35进行升级,并命名为F-55,将有配备双引擎。
说起来为啥要升级F-35,特朗普的理由是这样的:F-35只有一个引擎,我不喜欢单一引擎。说到对战斗机进行升级,其实大家都不陌生,也不奇怪。咱的歼-10C不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了气动外形,换装了更为先进的航电设备等一系列改造吗?
那为啥特朗普说要把F-35升级成双引擎,就让人不自觉想笑呢?咱军迷都知道,从单发改成双发这可不是光加个引擎这么简单。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要求隐身的五代机呢?所以说这特朗普的这个脑回路,咱都无法共情,那就跟70年代的美国经济一样——滞胀!
这可不是咱说话难听,实在是真话它不好听啊!
从F-35的基本设计来看,它是一款单发、外倾双垂尾和中等后掠角机翼布局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F-35的诞生是为了满足美国空军、海军和陆战队多军种联合通用的需求,在设计上追求隐身性能、先进电子系统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平衡。
它的单引擎设计在满足垂直起降(F-35B型号)等特定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飞机的结构和设计复杂性。
然而,要将F-35从单发改为双发,并非简单地增加一个引擎那么容易。首先,在机体结构方面,F-35的机身是按照单引擎设计来承载发动机重量与推力的。如今若要加装第二台发动机,现有的机身结构大概率无法承受额外的重量与复杂的应力分布。
以机翼承力结构为例,F-35位于机翼承力结构前缘处的隔框尺寸达到4.1米×2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飞机隔框整体件,由钛合金锻件切削加工而成,其设计是基于单引擎的动力输出。增加一台发动机后,整个机翼承力结构、机身大梁等关键部位都需要重新设计与加强。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F-35官方给的称号叫“闪电”,因为臃肿的机身设计被军迷们称为“肥电”,这要是再加个引擎,应该叫个啥?肥电plus?肥宅?
咱接着扯回来!
在气动布局上,单发战机与双发战机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F-35现有的气动布局是经过大量风洞试验和飞行测试优化而来,以适应单引擎的动力输出与气流特性。
要想将F-35改为双发,整个飞机的气动外形,包括进气道、尾翼等关键部位的设计,都需要重新进行优化设计。
要说五代机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的隐身性能了。F-35通过采用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前缘与机翼前缘平行、垂尾外倾25度、座舱盖与机身光滑过渡、舱口锯齿形设计以及S形进气道等一系列低可探测性设计,有效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
而增加一台发动机后,新的发动机舱、进气道等部位的设计必须要重新考量隐身需求。新的进气道如何设计才能在保证进气效率的同时,降低对雷达波的反射;发动机舱的外形和位置怎样安排才能避免破坏飞机整体的隐身外形,这些都是在改造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如果处理不当,它的隐身性能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失去其作为第五代战斗机的核心优势。
从动力系统角度来看,选择合适的发动机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F-35目前使用的是世界上推重比最大的F135发动机,其强大的动力输出对于单引擎的F-35来说恰到好处。
但对于双发的F-55,现有的F135发动机是否还适用,或者是否需要研发一款全新的发动机,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果继续使用 F135发动机,两台发动机的协同工作、推力匹配以及燃油供应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精细的调校。
而且,发动机的维护和后勤保障也将变得更加复杂,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因为双发战机意味着发动机的数量翻倍,发动机故障的潜在风险也相应增加,这对后勤保障体系的维护能力、零部件储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咱说完专业的,再说点其他的。前段时间美国空军第六代战斗机F-47的PPT刚做出来,现在F-55的PPT也要出来了,你说这特朗普是嫌画得大饼不够多?
美国计划到2044年购买2456架F-35战机,总共的研发、测试、采购和建造费用将达到4065 亿美元,而对F-35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双发改造升级,研发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后续的维护成本那可是呈几何倍数增长。
特朗普虽然强调要得到合适的价格,但在保证性能提升的前提下控制成本,谈何容易。更不要提咱们现在稀土管制,那美国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生产出来,况且现在特朗普还要面对巨额的美债,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老夫倒有一计:直接焊一起,整个双发配双座,等于两个F-35,以双倍价格卖给“大冤种”盟友们,也不用叫F-55了,直接叫F-70,这样不就又“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