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i 朋友”对白社联合耶鲁大学上海校友会,在长宁留学人员之家举办剧团活动。活动聚焦孤独症群体,通过戏剧创作、剧情演绎等互动形式,为孤独症人士打造了一个对外交流平台。
“悦悦小朋友的声音真洪亮,表现特别积极!”“组长的念白节奏把握得太棒了,我完全被带入到情境里去了!”……活动当天,位于仙霞路1070号的长宁留学人员之家内洋溢着欢声笑语。这里是“hi 朋友”对白社策划的社交互动剧现场,由孤独症人士、志愿者以及体验者组成的6组合作小组,通过“认识彼此”“相互协作”“达成目标”“给予肯定”四个环节,展开了长达3个小时的深度社交互动。
活动现场,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各小组成员通过互动问答、接力造句,互相了解兴趣爱好和心情状态,释放创意灵感。“接下来,我们要编排的故事发生在一家便利店,请大家围绕故事关键词‘Y’展开想象……”剧情编排环节,各小组合作构建故事框架、进行角色分配与台词设计,并在10分钟的展示环节中互相介绍队友,随后演绎自创剧本。表演结束后,温馨的“夸夸”互评环节让每个人都收获了赞美与鼓励,现场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这是“hi 朋友”对白社举办的第25次剧团交流,活动结合2025年耶鲁校友服务日,邀请耶鲁大学上海校友会共同参与。据悉,“hi 朋友”对白社是由处处志创新教育发起的公益项目。“活动目的是为了帮助孤独症朋友更好地融入社会,一方面,引导他们掌握与普通人社交的技巧;另一方面,增进普通人对孤独症群体的了解。”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长宁分会会员、“hi 朋友”对白社社长张铖介绍道,“这其实是一个相互熟悉、彼此接纳的过程,通过故事创作和剧情讲演等形式,推动孤独症人士与普通人之间实现双向交流与赋能”。
“我在慈善超市学做咖啡,希望能早点实习……”活动现场,社员晶晶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自2024年加入剧团活动以来,晶晶逐渐打开心扉,她笑着告诉记者:“剧团里好玩的地方,就是能和不同性格的人一起互动,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另一位孤独症人士乐乐,已与团队伙伴共同完成8次编剧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与专注力,也让其他参与者体会到了如何更好地与孤独症群体进行协作。
王先生与有孤独症的女儿参与了4次剧团活动,他表示,活动不仅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融入集体,也为家长们提供了心灵慰藉。而作为剧团志愿者,上海中学八年级学生赖若菡从最初参与表演、剧情编排,到如今帮忙组织、拍照,在不同的角色转变中对孤独症群体有了深入了解。“以前我觉得孤独症人士不善言辞,但接触后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渴望社交。有时即使剧情编排不是很顺,但许多孤独症人士上台后的表达很流畅,我看到了他们的独特天赋。”
“在参与活动时,我发现每个孤独症人士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记忆力很好,有的对人友善、充满热情。”耶鲁大学上海校友会联席会长赵华丹分享道:“悦悦小朋友说想要继续参加活动,这说明他喜欢这个环境,也让我意识到孤独症人士并不‘孤僻’,而是希望融入社会,走出孤独。”
张铖告诉记者,根据参与者的反馈和活动目标,剧团活动进行了反复打磨、优化。“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深度参与,活动采用了‘小团队’设计,安排长期志愿者作为小组内的‘连接枢纽’,用编剧、表演等任务牵线搭桥,大家很快就能熟悉起来。”张铖表示,办好公益活动,关键要有“吸引力”,让大家觉得有价值、愿意留下来。期待更多力量加入,一起为孤独症群体送去温暖。
部分图片来源于“hi 朋友”对白社
撰稿/摄影:李妍蕾
编辑:陈 莎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