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刚刚喊你来减肥,现在又开始操心你的睡眠问题了——就在上个月,国内首份权威睡眠报告 ——《2025 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牵头发布。
01
凌晨三点,28 岁的上班族小陈又一次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哺乳期的宝妈每夜要醒三四次;退休的张阿姨总在凌晨四点准时 "自然醒";跑外卖的小李总觉得 "躺下就像躺在烙饼上"。
《2025 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以上场景,正在 48.5% 的中国成年人生活中上演,不知此刻读到这里的你,是否也刚好在此列?
这些或轻或重的睡眠困扰,正像无形的手,悄悄偷走我们的活力。
这些现代人的 "睡眠困境",他们左冲右突也破不了的死局,在中医眼里,却藏着独特的解读密码。
今天我们邀请仲泰医圣堂坐诊医师唐年亚,来跟大家聊聊睡眠的事儿。
以下内容,由专家口述,笔者整理记录。
02
大家好,我是中医唐年亚。
我一句话直奔主题——失眠的本质就是:心神“迷路”了。
你想啊,睡眠就像心神回家休息。要是心里揣着焦虑(心火太旺)、脾胃像没油的齿轮(气血不足)、或是体内堵着痰湿垃圾(痰热内扰),心神就像找不到家门的孩子,在外面晃荡,自然睡不着。
比如那些一到晚上就“脑子停不下来”的人,舌尖发红、口苦,这是心火在“捣乱”,像心里有个小火星子,越躺越燎得慌;
还有人睡前总琢磨事儿,白天没胃口、大便稀,这是脾胃“罢工”了,气血供不上,心神饿肚子,只能夜里“闹饥荒”。
更常见的是熬夜党,晚上刷手机让阳气在外“流浪”,阴气没法“上岗”,阴阳失衡,自然翻来覆去像烙饼。
往细里分,其实有六种“睡眠困难户”,大家可以来对号入座下:
01
心里揣着“小火炉”(心火亢盛):总在该睡时心烦、口干,甚至凌晨两三点还瞪着眼,舌尖红得像草莓。
02
操心太多“累虚了”(心脾两虚):白天用脑过度,晚上多梦易醒,梦见考试迟到、迷路,白天还心慌、吃不下。
03
上下“断了联系”(心肾不交):半夜醒来咽干、手脚心发热,像床上铺了电热毯,还腰膝酸软。
04
闷气变成“肝火”(肝郁化火):常凌晨1 - 3点准时醒,醒后烦躁、胁肋胀痛,白天爱生闷气。
05
痰湿“堵住”心神(痰热内扰):晚上腹胀、头重胸闷,舌苔黄腻像粘了层浆糊,睡着还打呼噜。
06
心神像“胆小鬼”(心胆气虚):一点声响就惊醒,多梦且容易受惊吓,白天总心慌气短。
面对如此繁多的失眠顽疾,如何破解?
作为中医师,我不会一上来就说吃药,我始终相信人体自有强大的自愈力——做好以下三条,对你的睡眠,会有很大帮助的。
01
抓住三个“黄金时间”
23点前入睡:就像手机要按时充电,子时(23点 - 1点)是阳气收敛的最佳时间,错过这个点,夜里容易醒。
下午5 - 7点按太溪穴:这时肾经当令,按按脚踝后的太溪穴,帮肾水往上“浇浇心火”,晚上更容易平静。
睡前泡脚:寒湿体质加艾叶,肝郁体质加勺醋,40℃泡到后背微汗,引气血下行,心神更容易“归位”。
02
吃对“助眠食物”
心火大的喝莲子百合粥(莲子去心),脾胃弱的喝小米粥油(熬粥时上面的那层膜),阴虚的喝银耳莲子羹(不加糖)。记住,晚上7点后别吃太饱、别喝浓茶,别让脾胃夜里还“加班”。
03
给情绪“松松土”
白天生的气别留到晚上,试试“呼吸解郁法”:吸气4秒,憋2秒,呼气6秒,重复几次,就像给紧绷的肝经“松绑”。
也可以睡前写“烦恼清单”,把心事“倒”在纸上,别让它们在脑子里“打转”。
最后,我想给失眠朋友说几句真心话。
调睡眠就像种树,别只盯着“什么时候能睡着”,要看看土壤(脾胃)够不够肥沃,水分(阴液)足不足,阳光(作息)规不规律。中医不会一来就开安眠药,而是帮你找到身体“卡壳”的地方——是火太大、气太堵,还是虚得慌?
如果您总说“试了没用”,不妨问问自己:有没有坚持3周规律作息?有没有避开冰饮甜食伤脾胃?其实中医调睡眠,慢即是快,对症加上耐心,才能让睡眠“回到正轨”。
严重失眠的话,你就别硬扛了,及时找医生,针灸汤药一起上,效果更快。
愿每个夜晚,您的心神都能稳稳回家,睡个“不费劲儿”的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