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德华 崔颖

指尖轻点手机下单,专业护理服务即刻送上门。依托“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创新模式,护士们走出医院大门,将护理服务“搬”到患者家中。这种打破医院与家庭空间壁垒的实践,犹如为优质护理服务插上了“移动翅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高效、贴心的健康守护。

这份便捷的体验,源自烟台市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积极探索。2019年,烟台市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烟台市奇山医院、烟台芝罘医院、烟台海港医院等10家医院开启试点工作,推动优质护理资源高效下沉,提升区域护理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及性。而以“网约护士”为代表的护理延伸尝试,也正成为烟台市提升护理服务的“重头戏”。

手机一键预约

护士主动“上门来”

材料包、手消、血压仪……日前,芝罘医院的王护士刚下夜班,还没顾上休息就连忙收拾医药包赶往市民毕女士家。这是毕女士第28次通过手机平台下单,指定芝罘医院上门提供专科护理服务。

毕女士对芝罘医院的信任,起于她的爱人。丈夫是芝罘医院的“老病号”,因静脉条件较差,留置了PICC管,需要定期更换。可常年因病卧床,他出行十分不便。这一棘手难题,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出现后,迎来了转机。通过手机进行线上预约,护士接单后上门服务,困扰毕女士一家的问题顺利得到了解决。

毕女士一家的经历,只是烟台市“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这项服务为许多就医不方便的家庭带来了希望。手机一键预约,护士主动上门服务,这一护理延伸服务不仅解决了出院患者及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的困扰,也可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


毕女士和芝罘医院的王护士在沟通。(受访者供图)

时间回溯到2019年,烟台市成功获批“互联网+护理”服务省级试点。为保障这项工作扎实落地,烟台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组织相关县市区、医院到上海市普陀区和浙江省嘉兴市考察学习;另一方面还邀请杭州云嘉、上海万达等知名公司来烟介绍“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运作及典型案例。与此同时,还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护理服务线上线下同质化管理。充分发挥5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和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护理人才优势,以需求量大、风险低、易操作实施为导向,围绕常见临床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个人隐私保护、不良事件防范和处置流程等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累计组织开展岗前培训3000多人次,为服务筑牢专业根基。

安全与质量,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生命线。通过人脸识别对护理人员、服务对象等进行电子实名认证,为护理人员配备手机定位追踪系统、一键报警装置和便携式工作记录仪,购买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险等,切实保障护理人员执业及人身安全。同时,为了维护患者的权益,烟台市卫生健康委还建立了医疗纠纷和风险防范机制,畅通投诉、评议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为让这项惠民服务走进更多家庭,烟台市以实体医院为依托,借助医联体、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平台等多元渠道,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上门护理服务网络,让专业、便捷、温暖的护理服务,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

围绕患者需求

多维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主动上门,迈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第一步,但这仅仅是起点。如何针对患者复杂多样的需求,提供更为优质、精准的护理服务,才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核心所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烟台各大医院积极行动,围绕患者在医疗、康复、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芝罘医院作为烟台市首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医院之一,严格挑选具有至少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护士作为上门护士,开展普通造口护理、产后护理、PICC维护、留置尿管护理、鼻饲护理、静脉血采集等服务,让专业护理服务走出医院延伸到家,既减轻患者家庭负担,解决居家患者护理难题,也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无缝隙的居家护理服务。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与第三方平台“九州优护”合作,将服务项目由4大类17项增为8大类54项,包括专科护理9项、常见临床护理19项、母婴护理4项、康复中医4项、监护监测2项、康复护理6项、健康评估与指导5项和慢病个案管理和健康促进5项,满足患者全方位的上门护理需求。


滨医烟台附院通过“互联网+护理”延伸护理服务。(受访者供图)

在入户上门之外,烟台市奇山医院积极拓宽护理服务半径,与养老机构签约医疗联合体,采取多学科、个体化的诊疗模式,组成内分泌、营养科、神经内科、伤口造口等专家巡诊团队,提供精准、优质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而烟台市业达医院则探索组建专科疾病个案管理团队,选派人员外出培训并取得“个案管理师”资质,只为更好地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奇山医院护理团队上门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烟台市“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依托九州优护、金牌护士等8个对接平台开展导尿、插胃管、静脉采血、PICC维护、伤口护理等50余种服务项目,2024年14个区市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2400余例,自开展以来已累计提供5000余例。

而这也只是开始,以此为起点,更多护理延伸服务的探索还在继续。

推动优质护理延伸

全方位护航百姓健康

当专业护理跨越医院围墙,从病房走进千家万户,护理服务就有了更贴心的呈现。近年来,烟台市以“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抓手,持续推动优质护理资源向社区、家庭等延伸,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网络,用专业与温情全方位护航百姓健康。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提升养老护理服务专业化水平,烟台毓璜顶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帮扶关系,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随访指导,设立老年护理党员名护工作室服务站和老龄健康服务站。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开辟住院绿色通道,缩减住院流程,为患者家属排忧解难。

在推动优质护理延伸的进程中,烟台山医院将目标集中于中医护理领域,持续发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自2023年6月起,该院陆续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坊,搭建实践与交流平台。同时创新学习模式,借助腾讯会议开设中医耳穴知识午间小课堂,利用每日午间15分钟进行知识分享,以碎片化学习方式助力护理人员夯实中医理论基础、精进实操技能,将所学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中医护理服务。

更丰富的护理延伸形式,还在继续。北海医院通过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出院计划项目以及“互联网+护理”等多样化服务形式,有效化解了病人就医不便的难题,让护理服务的温暖触手可及。海阳市人民医院自2023年下半年起,进一步完善延续性护理服务,开展出院计划,各科室根据本科室特色制定出院处方,为出院患者进行饮食、康复、用药指导。同时,通过定时随访,随时关注患者情况,打造链接项目实施医疗机构、接续医疗机构、居家照护三位一体的“分级协同全链条服务模式”,为患者的健康持续保驾护航。

从试点探索到多点开花,烟台市“互联网+护理”服务正稳步推进,让专业护理服务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模式,切实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未来烟台还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专业的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保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