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公开史料进行合理性推演,具体史实应以权威研究为准,欢迎理性讨论。
郑成功画像
大家好,我是那些年
今天这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收复台湾第二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突然暴毙。
年仅38岁,风头正盛,台湾刚刚打下来,前途一片光明。
可人说没就没了。
史书写得轻描淡写:“感风寒,病卒。”
你信吗?我反正不太信。
一个打过荷兰人、杀过清军、铁血治军、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真爷们儿,说感个冒就死了?
真不是找茬,这事儿细扒下来,疑点太多。
今天咱就一层一层来,探究一下这位国姓爷是怎么死的。
风寒能死人?
时间,1662年6月,地点,台湾赤崁。
台湾省赤崁城遗址图
郑成功病了。
起初没啥大毛病,风寒,头晕,发热。
按理说,以他当时的身体,撑一撑,熬一熬,喝点汤药,躺几天也就好了。
可病情不进反退,越来越重。
有人送来药,说是都督洪秉诚调的,他看都不看,直接扔地上。
然后呢?“顿足扶膺,大呼而殂。”
这是一位名叫夏琳的史家在《闽海纪闻》里的原话。
你想啊,一个人喝药前还能看书、饮酒、登台远望,喝完药突然暴毙,怎么解释?
不合理。
郑成功自己可能都察觉到了,他扔药那一下,不光是嫌药苦,很可能是……察觉有鬼。
死的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叫马信的
更蹊跷的是,郑成功刚死不久,有个人也死了。
马信,清降将,后来归顺郑成功,是他的亲信之一。
江日升《台湾外纪》说:马信推荐来给郑成功看病的人,结果药一喝,人就死了。
《台湾外纪》书影
郑成功死后没几天,马信自己也突然暴毙。
李光地的记载更狠,说马信在郑成功死后的第二天就死了。
无病而死。
是巧合吗?还是灭口?
这事儿,怎么听怎么不对劲。
家里人想他死?听着难受,但有可能
郑氏家族关系图
郑成功家里,不太平。
这人治军严苛,性格暴烈,谁犯了错,哪怕是亲戚,也照杀不误。
郑泰,郑鸣骏,郑袭,这几个是他弟兄辈的亲人。
尤其是郑泰,掌管财政大权,跟郑成功向来不对付。
郑成功出兵收台,郑泰极力反对。
收台后财政吃紧,郑泰却在日本私藏巨款三十万银。
这是什么操作?
当时郑泰等人跟清廷走得很近,有勾结的传闻不是一天两天。
郑成功一病,他们立刻伪造遗命,要诛郑经,扶郑袭上位。
动作之快,不像临时起意,倒像是早有预谋。
而郑成功生前,最想立的继承人,其实是郑经。
只是郑经早年犯了错,被郑成功差点处死,两人关系一度紧张。
郑泰他们,是不是抓住这个机会下黑手?
你细品。
酒里下毒?药里下毒?都有可能
郑成功临死前几天,还能喝酒,还登台眺望。
郑成功登台眺望
夏琳记载,他那几日“看书饮酒,不甚痛苦”。
这不对劲。
感冒到要死,怎么还有心情饮酒?
有猜测认为,毒是在酒里。
一来他爱喝,二来易掩盖毒性。
但他喝得少,毒性发作慢,撑了七八天。
等毒还没发作完,药又来了。
洪秉诚送的药——关键线索。
他不喝,扔了,说明他怀疑了。
而喝下去的那一剂,或许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晚他痛呼一声,大叫一声就没了。
就一个字:急。
这不像是病死,倒像是中毒爆发。
最大受益人是谁?答案呼之欲出
郑成功死后,最大的赢家是谁?
不是清廷。
是郑泰、郑鸣骏一派。
郑泰拿出伪造的遗命,逼郑经交出兵权。
郑经画像
还想立个没实权的郑袭当傀儡,自己做幕后老板。
结果郑经不傻,调兵围了郑泰,把人抓了,揭穿了伪遗命,反客为主。
郑泰入狱而死,郑鸣骏投了清。
清廷一查,果然在日本找到郑泰藏的那三十万银。
全线崩盘。
但已经太迟了。
郑成功的尸体已凉。
郑经为何不查?是不是心里也有鬼?
郑经对郑成功,有感情,也有怨气。
年轻时贪玩误事,犯了错,差点被郑成功处死。
郑经影视形象
后来虽得原谅,但心结未解。
父亲一死,他先平叛,再理财,似乎对死因并不关心。
或许他是太忙,或许,他心里某处……也不愿意查得太细。
有人说是清廷干的?也不是没道理
清廷一直想除掉郑成功。
用过招降,用过武力,通通不管用。
郑成功人狠,兵精,地盘稳。
台湾一收复,清廷更是焦头烂额。
刺杀,是个选项。
《郑成功传说》里提过,说清廷派人收买内奸,伺机下毒。
虽是传说,但动机充分。
郑成功那种人,一天不死,清廷就一天不安生。
没他镇着,一盘散沙
郑成功塑像
郑成功死后,局势肉眼可见地滑坡。
郑经虽然聪明有谋,但缺乏父亲的强硬。
他压不住宗亲,压不住部将。
加上财政吃紧、贸易中断、内斗不断,郑氏政权开始走下坡路。
清廷看到机会,派施琅南下,最终攻克台湾。
郑氏传三世,终究没能守住父辈拼下的江山。
这不是郑经无能,是“郑成功死得太早”。
他要是多活十年,台湾历史可能完全不一样。
一个人的死,怎么成了神?
郑成功死后,成了神。
真不是我夸张。
他在福建、台湾两地,被百姓立庙供奉,称“开山王”、“护国尊王”。
当年清廷最想灭他,后来也不得不软化他。
到了乾隆年间,官方也不得不承认他“收复台湾,功在华夏”。
民间更不用说,各种神化、传说、碑文,纷纷涌现。
他死得蹊跷,活得硬气,留下的,不只是一个谜,还有一整片信仰。
郑成功这人,讲血性,也讲骨气。
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有人说他铁腕无情。
可就是这种人,在大厦将倾的时候,还愿意撑着门板站着。
他不是没毛病,但他有担当。
他那口气,一直到死都不愿咽下去。
至于那碗药、那几个人、那声大呼,真相也许早就沉在了海里。
但我们今天讲出来,不是为了翻旧账。
是想告诉你——有些人,虽然死得蹊跷,却活得明白。
参考资料:
江日升:《台湾外纪》
夏琳:《闽海纪闻》
李光地:《榕村语录》
《清史稿》
伍远贤:《郑成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