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位病人问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他说:“医生,我高压160,低压100,您让我吃缬沙坦,这药到底降的是哪一个?”开始张医生还觉得他的问题有点可笑,便把这个问题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谁知道,他们居然也有相同的疑惑,只说明这个问题确实代表了很多高血压病人的心声。因此,张医生创作了今天这篇作品,希望能够解开朋友们的疑惑。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点基础知识,就是关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形成机制,所谓的收缩压是在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它反映的是心脏的力量和大动脉的弹性。在心脏收缩的一瞬间,血液会以3米/秒的速度撞击主动脉,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而身体内的动脉血管在面对这种力量时,会依靠自身的弹性,将它化解掉。

有的医生认为,如果动脉硬化导致收缩压超过160mmHg,我们的动脉血管就相当于每天承受12级台风冲击,总有一天会发生破裂,至于破裂的位置,就很难说了。发生在牙龈,眼睛还好,但如果发生在颅内,那就是灾难性的结局。

而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血管回弹维持的持续压力,它体现的是外周血管阻力和微循环状态。这种压力可以推动血液继续流向全身器官,确保组织在心脏休息时,仍能获得氧气和营养。这也就意味着,若舒张压过低,可能导致器官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或肾功能下降。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这两种血压升高,到底哪个危害更大呢?有位医生的说法非常形象,他说高压要命快,低压毁器官狠,《柳叶刀》有一项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会激增47%;而舒张压持续>95mmHg,肾衰竭进程会加速2.3倍。这也直接证实了咱们上述的观点。

聊到这里,基础知识就普及完了,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正题,缬沙坦到底能降哪种血压。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它会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这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使血管扩张,增加循环系统的容量,二是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

通过这种对降压原理的描述,聪明的朋友可能早就看出来了,缬沙坦对血压的影响是双向的,对收缩压,缬沙坦通过扩张血管,使循环系统空间变大,这可以降低心脏后负荷,让心脏每次射血时的阻力大为降低,空间变大,阻力变小,压力自然就降下来了。



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舒张压升高多与中小动脉阻力增加有关。缬沙坦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减少水钠潴留,可显著降低舒张压。对于中青年患者,缬沙坦的降低舒张压的效果与普利类降压药相当。

临床数据显示:单药治疗,缬沙坦可使收缩压下降10-20 mmHg,舒张压下降5-10 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心衰的病人,这种“靶器官保护”的特性尤为关键。聊到这里,很多朋友不由会感到疑惑,怎么还有靶器官的事啊?这是因为缬沙坦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和肾小球高压,延缓器官损伤。正因如此,临床中,医生常将缬沙坦作为合并代谢异常病人的首选。

聊到这里,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与其他降压药相比较,缬沙坦有哪些优势呢?首先,与地平类降压药相对比,地平类降压药虽然也是通过扩张血管来降压,但其主要通过扩张动脉来发挥作用,因此,它主要降低的是收缩压,但对舒张压的改善较弱,且可能引起心率加快或踝部水肿。而缬沙坦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对舒张压的作用更均衡,且副作用较少。



在这里,咱们稍微提一下缬沙坦的副作用,这个话题朋友们比较关心,缬沙坦常见的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多见于用药初期,而且都比较轻微,通常在用药1-2周后缓解。严重不良反应为血管性水肿,虽然罕见,但很危险,主要表现为面部、口唇肿胀,需立即停药并就医。也可以引发血肌酐升高,多见于肾动脉狭窄的朋友,因此用药期间需检测肾功能。

聊完了地平类降压药,我们再来看一看缬沙坦与普利类降压药的对比,两者作用机制相似,但缬沙坦不抑制缓激肽降解,因此干咳发生率更低。也有医生认为,缬沙坦对于合并糖尿病、蛋白尿的病人,靶器官保护作用更明确。这方面的证据不算太多,我们不做深入的讨论。

最后,咱们简单聊一下用药的注意事项,缬沙坦的起始剂量通常为每日80mg,2-4周后根据血压调整,最大剂量为每日160mg。血压达标后需长期规律服药,避免随意停药导致血压反弹。对于大多数病人而言,建议早晨空腹服用,以覆盖晨起血压高峰。



用药期间,如果收缩压居高不下,可以联合氨氯地平,增强动脉扩张效果。如果舒张压持续偏高,可以联合氢氯噻嗪,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控制舒张压。避免食用如香蕉、菠菜、紫菜等高钾食物,以防血钾升高。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压、血钾和肾功能,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总的来说,缬沙坦通过独特的受体拮抗机制,能够同时降低高压和低压,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心衰或肾脏损害的高血压病人。但需注意,药物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朋友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或调整剂量才能达到目标血压。

高血压管理不仅是降低数值,更要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低盐饮食、适度运动和情绪调节同样重要。建议经常与医生保持沟通,定期复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降压方案。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