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说起来都觉得丢人,我一个当妈的,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供他上学、娶媳妇,还帮他带娃。结果呢?
事情得从头说起。
那段时间,我刚做完一个小手术,医院说不能马上回老家,一个人不方便,就想在城里儿子家歇几天。儿子倒是挺痛快,电话里就说:“妈你来吧,我们这儿房子大着呢,正好你也看看孩子,吃点好的补补。”
我一听这话,心里暖得不行,想着儿子还是懂事的,有良心。结果一到他家,发现儿媳妇的脸色就不太对。
她倒也没明说什么,就是那种皮笑肉不笑,说话带刺儿。
第一天晚上,我刚走进厨房,她就说:“妈,您歇着吧,厨房里挺挤的。”我笑着说:“我看看你们怎么做饭,顺便帮你择点菜。”她也笑,但声音冷冷的:“不用,您休息就好,做饭这事儿我还是能应付的。”
我当时没多想,以为她就是怕我太累,心里还挺感动。可接下来的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的“客气”。
早上我起得早,想着给小孙子煮点粥,结果锅碗瓢盆找了一通,她从卧室出来,一看我在厨房,脸就拉下来了:“妈,这灶台刚擦过,您要不出去坐会儿,我一会儿做。”
我只好尴尬地擦了擦手,说了句“我也就是习惯了早起”,就灰溜溜地出去了。
白天我也不闲着,收拾屋子、洗衣服、擦窗台,连孩子的书包我都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儿子回家还夸了我一句:“妈来了家里都亮堂多了。”
我笑着摆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可没想到,住到第四天的早上,儿媳妇突然叫我:“妈,有点事想跟您商量一下。”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说怎么还“商量”上了?果然,她坐下后,态度还挺“客气”:“妈,您这几天住这儿,我不是说不欢迎哈,就是家里花销大,孩子上兴趣班,一个月好几千,还有房贷、车贷……我也不藏着掖着,咱也不是外人,您在这儿住,每天生活费就给一百块,意思意思,也算分担家里点开销。”
我当时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一百块?一天?
我是来养病的,不是来住宾馆的。我在这几天,米我淘了,菜我洗了,衣服我晒了,孩子我带了,连晚上的垃圾我都拎下去了。结果她好家伙,说得我像个不交房租的老赖。
我问她:“这是你一个人的意思,还是你和你男人商量过?”
她支支吾吾,说:“我们一家人嘛,当然商量过了。”
我没再多说什么,转身回屋,收拾了自己的行李,顺手还把阳台上的衣服收了下来,连带那件她的毛衣,一块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沙发上。
我坐车回了老家的小屋,路上风刮得厉害,可我心比这风还凉。
到家那天晚上,儿子打了电话来:“妈你怎么就走了?也不说一声。”我冷笑:“你老婆说我每天住你家得给一百块生活费,我一听这价格,觉得还是回老家合算。”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天,他才低声说:“她是有点过了,我会跟她说的……”我打断他:“不用说了。我一个老太太,不求你们养,也不图你们的什么。我就想住几天,图个热乎,没想到惹了一身嫌。”
他还想说什么,我直接挂了。
第二天,邻居王婶来串门,听我一边泡脚一边叹气,说:“哎呀老林啊,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不是说你儿子家挺好的?”
我笑着摇头:“家是挺好,就是那‘亲人’不太亲。”
王婶骂了一句:“现在这些年轻人,真是过河拆桥。你当年怎么供的你儿子,咱们都看在眼里,他媳妇哪来那么多脸讲钱?她知道你以前给他们凑了多少首付?你要是都记账,她得把你当财神爷供起来。”
我听完也笑了:“可不嘛,我这财神爷,成了要收住宿费的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也看开了。买了点花花草草,把院子打理得漂漂亮亮。一个人也没那么孤单,反倒自在。晒太阳、听戏、跳广场舞,生活过得比在城里那套精装房舒服多了。
说到底,亲情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算账的地方。
你真把家当成了旅店,总有一天,会发现这个“家”其实也不过就是个住几天就走的客栈。
后来我儿子又来找过我,说让孩子想奶奶了,问我啥时候去看看。我笑着说:“等我哪天心情好了,再看看你们吧。不过不用留我吃饭,我可吃不起你媳妇那一百块的饭。”
他说他会跟她好好谈谈,我没回话。因为有些事情啊,一旦寒了心,就不是三两句道歉能暖回来的。
我不指望他们来孝顺我,真心也好,虚情也罢,我这把年纪,吃过的饭、流过的汗、带过的孩子,值不值,我自己心里最清楚。
现在,我每天过得舒坦、开心,偶尔去村里打打牌,跟姐妹们说说笑笑,没人催着交“生活费”,也没人挑三拣四地嫌弃我做多了还是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