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大多数的家长都喜欢那种比较听话、懂事、安静的孩子。
因为这样的孩子带起来很容易,会让父母非常的“省心”。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调皮”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调皮”的孩子,脑力更加非凡。
孩子的4种“调皮行为”,暗示脑力非凡,快看看你的孩子有没有
1)喜欢“破坏”
相信不少的家长都为孩子喜欢“破坏”家里的东西而感到烦恼吧?比如孩子会将新玩具拆得七零八落,会将书本撕碎等等。
原本好好的东西,落在孩子手中却瞬间面目全非,真让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破坏欲强、不懂得珍惜等等。
但事实上,孩子“破坏”东西的原因却和家长想象的不一样。家长认为,孩子的目的就是破坏,可实际上,孩子“破坏”的目的是“探究”,这是孩子脑力非凡的表现。
比如陈景润,著名的数学家,他在小时候就拥有很强的“破坏欲”,不仅将家里的钟表拆得七零八落,还将妈妈的缝纫机给卸了,可以说在别人眼中,陈景润就是一个十足的“坏孩子”。
毕竟在那个时候,这些东西可都是“贵重物品”。
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探究欲望,正是因为他的父母给予了正确的回馈,没有盲目地阻止他,才让他能够拥有以后的伟大成就。
所以,当你的孩子表现出喜欢“破坏”的“调皮行为”时,建议家长们这么做:
①不要盲目地阻止孩子的“破坏行为”,而是要分清楚孩子到底是在“破坏”,还是在“探究”,这两者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真正的破坏物品是“不择手段”的,孩子通常会将物品完全损毁,且不会想着“复原”,也不会查看其内部构造、成分等。
而孩子因“探究”而破坏物品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有章法”,不会胡乱破坏,而是有目的的。
并且,在之后还会尝试复原,或是仔细察看内部构造、成分等,想要通过“破坏”来了解物品的某种原理等。
②注意做好监护工作,因为孩子的知识缺乏、认知较差,有时候可能无法预见拆卸物品带来的危险,或是不知道怎么拆卸,这时候家长要在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孩子的探究效率更高一些。
同时能够尽可能地保证物品不会被损坏,但切记不必过多干涉,只做引导和维护安全问题就行了。
③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拆卸的,所以当孩子的拆卸目标是一些不可拆卸的物品时,家长要学会使用其他途径来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比如一些科普书籍、科普影视等。
2)总做一些“危险”、“愚蠢”的事
孩子在平时,可能会做出很多比较“愚蠢”、“危险”的事情,我们将之称之为“幼稚”,也就是没有考虑到后果就去做事。
但事实上,孩子做幼稚的事情,反倒是一件值得家长们高兴的事情,因为这代表着孩子的自信心强、动手能力强、有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等,也就是孩子会更优秀。
之所以孩子做事会显得“危险”、“愚蠢”,是因为孩子虽说有极强的动力和积极性,是脑力非凡的表现,但是却缺乏一定的经验等。
毕竟再聪明的孩子,也有知识盲区,当孩子做一些涉及到知识盲区,或没有做过的事情时,就可能会显得“笨手笨脚”。
那么,遇到孩子喜欢“干蠢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①不要去呵斥孩子不能做,而是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从而给孩子传授一些知识、经验,这加上孩子自身的实践,将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收获。
②注意监护孩子的安全问题,因为孩子一般干的“蠢事”都是孩子以前没做过的,或是没做好的,是缺乏成功经验的。
3)没有一刻是安静的
“你就不能安静一点”,有些孩子,真的是一天到晚都没有安静的时候,不是跳沙发,就是爬衣柜,要不就是满屋子转悠,让家长很是烦心。
但实际上,孩子的这种“永不停歇”的表现,却是一种脑子非凡的表现。
因为这代表孩子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是比较强的,从而 才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行为、精细动作、身体协调等。
所以,遇到孩子是个“跳跳猴”,家长们应该:
①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可以发泄精力的环境,不要让孩子一直呆在家里。比如可以带孩子到广场、亲子乐园等地方玩,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
②注意维护孩子的人身安全,毕竟跑跳这种事情,是可能会发生摔倒等情况的。
③注意营养补充,比如去外面玩的时候要带上饮水等。
4)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
有一些家长会发现一件事,就是自家的孩子非常的“木讷”,有时候自己叫孩子好几遍孩子也不答应。
就比如,有一位宝妈就反应,自己的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自己叫孩子吃饭,结果喊了三四遍孩子才答应。
家长认为这是“木讷”,但实际上,这是孩子专注力较强的表现,也是孩子脑力非凡的体现之一。
要知道,专注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往往会影响孩子任何阶段的做事效率等问题。
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孩子经常“喊不动”的时候,建议:
①要注意学会不打断孩子做事,比如孩子看书、玩玩具的时候,家长不要去打搅孩子。
②注意帮助孩子尽早养成“规划”习惯,比如在孩子玩积木之前,和孩子约定玩多久吃饭、什么时候吃饭等,从而避免孩子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导致其他事情被耽误。
结语
在生活中,其实孩子很多看似“调皮”的行为,都是一种大脑脑力非凡的体现,只不过家长不了解的话,就很可能会把它们当成“坏孩子的表现”。
那么,你家孩子有这几个“调皮行为”吗?你认为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好正面”行为也是容易被人们误会的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