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时,七大抗日根据地排名,发展为哪支野战军


七、华南根据地

包括广东东江流域和海南岛琼崖两地。1938年10月,曾生领导的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在惠阳成立,王作尧部在东莞建立抗日模范队。

1927年,冯白驹在海南创建红军部队。

1945年8月,东江纵队1.1万余人,琼崖独立纵队约7000人。

解放战争,东江纵队北撤,编为华东军区两广纵队。1950年,琼崖纵队发展到2.5万人,配合四野解放海南岛。


六、陕甘宁根据地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的西北苏区。辖区26个县,面积约12.9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1945年抗战胜利时,边区常备武装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辖教导旅、新编第四旅等部共3.2万人,另有5万余民兵。

解放战争,与晋绥军区共同组建西北野战军。


五、晋绥根据地

1937年9月,八路军120师创建。至1945年8月,根据地辖33个县,核心区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2万。绥远地区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600万人口。军事力量包扩第358旅、独立第1旅等部4.2万人,另有民兵8万余人。

解放战争,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主体部队。



四、晋冀鲁豫根据地

由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战略区组成。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创建。至1945年8月,根据地控制105座县城,太行、太岳等核心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余万。军事力量包含野战部队21个旅31万人,另有民兵40余万。

解放战争,发展为中原野战军,还有华北军区第一兵团。


三、晋察冀根据地

由聂荣臻率115师一部于1937年11月创建。至1945年8月,下辖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四个二级军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余万。军事力量包含9个纵队27个旅32万人,民兵组织90万人。

解放战争发展出华北军区第2、3兵团。


二、山东根据地

由八路军115师主力与山东纵队于1939年合并组建,罗荣桓任军政委员会书记。至1945年8月,控制82个县城,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2800余万。军事力量包含8个师27万人,民兵及自卫队超百万。

1945年10月,罗荣桓率6万官兵渡海进军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的最主要来源。

留守部队与北上新四军整编为山东野战军,后来与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


一、华中根据地

由新四军各部创建。1945年8月辖8个战略区,面积26.8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余万。军事力量包含7个师30余万人,民兵96万。

黄克诚第三师3.5万人于挺进东北,成为四野重要组成部分。

陈毅带领新四军部分部队北上,组建山东野战军。

粟裕组建华中野战军,后来北上与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1946年6月,新四军第五师中原突围,大部分部队被打散,只有皮旅、359旅保持了编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