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四月十三,老话“一年旱涝看十三”又被提起。村里老人常说,这天的天气藏着夏天的雨情。到底咋看?
农谚里的门道不少。“四月十三晴,田里好收成”,说的是晴天预示雨水适中。可要是下雨呢?
“麦子泥里取”的说法让人心慌。今年情况咋样?
南边北边天气差别大了去了。广西桂林一天下了120毫米雨,地里都快成河了。河北、山东却热得厉害,土地干得裂开口子。
这种“南涝北旱”的架势,让农民心里直打鼓。
老辈人传下来的农谚,到底准不准?现代气象数据也来凑热闹,说这日子和季风有关联。
国家气候中心提过,四月十三多雨的年份,夏季风常偏强。
像1954年,那天华中暴雨,后来长江洪水让人难忘。2011年北方干旱,夏天降水比常年少了三成。
咱农民种地,靠天吃饭的老理儿没变。
可现在气候多变,光靠老经验也不行啊。南边的乡亲发愁排水,北边的乡亲盼着下雨。
小麦正处灌浆期,太湿太干都影响收成。“坏了四月十三,半月不能干”,这话搁现在也有参考。连续阴雨让小麦难晒,发霉发芽可咋整?
干旱呢,庄稼长不旺,产量往下掉。今年夏天是旱是涝?
成了大家关心的事儿。各地天气不一样,农谚说法也得结合着看。咱不能全信老说法,但也不能不当回事。
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应对各种天气。排水渠该修修,灌溉设备也得检查着。农业靠天,更靠人,提前打算总没错。
话说回来,您那儿今天是晴是雨?
身边种地的乡亲,都在咋议论今年的天气?这农谚里的学问,还得大家一起唠唠。
夏天到底啥样,咱边走边看。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农事,比啥都强。
当然了,天气预测有科学依据,农谚是经验总结。两者结合着看,心里更有谱。
不管旱涝,积极应对才是正事儿。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那儿的情况,一起聊聊今年的天气。
种地不容易,多交流经验,心里更踏实。关注我们,后续天气情况及时更新,助您安排农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天气以当地预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