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定了,7月20日入伏有4个特别之处。
老辈人都知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最热时候。三伏天咋算的?
“夏至三庚便数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伏。今年夏至6月21日,往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这天开始入伏。具体时间分三段:初伏7月20日至29日,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8月9日至18日。
算下来今年三伏天共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三伏天。过去10年夏至到立秋间总有5个庚日,中伏20天,三伏天都是4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只有4个庚日,中伏就10天,所以三伏天短了10天。
可别觉得天数短就不热,老辈人留下的农谚都说今年暑气不简单。
今年入伏时间7月20日,在农历六月廿六,属于“晚入伏”。民间有说法“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晚入伏往往更酷热。
而且入伏当天是双数日期,农谚“入伏逢双,暑气难藏”,预示高温持久。还有“入伏月尾秋晚至,三伏酷热如火烧”,今年入伏在农历月尾,秋天来得晚。
虽说天数少了,可多个农谚都指向三伏天炎热,咱农民得提前做准备。从科学上看,三伏天热是因为地表吸热多散热少,热量不断累积。
加上七八月副热带高压强势,晴天多阳光足,地面就像被火烤一样。今年中伏还赶上大暑节气,7月30日到8月8日这段时间,估计热得最厉害。对咱种地的来说,高温天得注意田里抗旱,别让庄稼缺水受影响。
家里老人孩子更要防暑,多喝绿豆汤,避开中午最热的时候出门。
有人可能疑惑:今年闰六月,会不会让三伏天更热?其实三伏天长短和闰月没关系,它是按干支历算的,但闰六月赶上中伏,体感上可能更难熬。
过去10年三伏天都是40天,大家习惯了漫长暑热,今年突然30天,反而要警惕。
天数短不代表热度低,农谚流传这么多年,自有它的道理。您看去年三伏天40天,中伏那阵子多地最高温超过38℃,庄稼地都干裂了。今年虽说少了10天,可入伏晚、逢双日、月尾入伏,这些因素凑一起,热度说不定更集中。
咱农民靠天吃饭,天气的事儿得多上心,提前做好防暑抗旱准备。
家里种大棚的,得把遮阳网准备好,别让高温把菜苗烤坏了。种露天庄稼的,趁着现在没到伏天,赶紧疏通水渠,万一伏里干旱能及时浇水。对于咱老百姓来说,伏天里作息要调整,早睡早起,别在太阳底下长时间干活。
饮食上多吃清淡的,黄瓜、西红柿这些当季蔬菜多吃点,补充水分和营养。
还有人问,伏天会不会下雨?农谚说“入伏下雨伏里多”,要是入伏当天降雨,伏天里雨水可能不少。可雨水多也有烦恼,地里容易积水,得提前挖好排水沟,防止涝灾。
不管是干旱还是多雨,咱都得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别等问题来了再着急。今年三伏天虽然只有30天,但根据农谚和气候特点,炎热程度不容小觑。
咱们既要重视高温的影响,也别慌了手脚,提前规划好农事和生活。您那儿往年三伏天最热能到多少度?
今年打算怎么应对高温?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的经验,大家互相提醒,一起安稳度过伏天。
最后提醒大家,天气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农谚是经验总结,具体还得看实时预报。关注我们的天气号,后续会持续更新三伏天的天气情况和应对建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天气以实际情况为准,大家根据当地气候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