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田埂上搓旱烟,眼盯着天阴下来的云。今儿四月十一,湖北的雨说来就来了,滴在他皱巴巴的手背上。老辈人常说“有雨无雨,就看四月十一”,这雨到底是吉是凶?
村东头的王大爷吧嗒着烟斗叹气,说早年四月十一下雨,麦子泡在水里发芽。
“四月十一连绵雨,麦子水中鱼儿吃”,他总拿这句老话吓唬年轻人。
可隔壁小李不服气,去年四月十一晴,他家小麦亩产多收了二十斤。
“四月十一晴,三日见白面”,他翻出手机里的丰收照片晃给人看。这雨一下,地里的小麦正灌浆,穗子沉甸甸的却让人心里发紧。水稻田刚插完秧,水多了怕沤根,少了又怕晒蔫,庄稼人难啊。
气象大喇叭早响了:未来半月多阴雨,低洼地得赶紧挖沟排水。可八十岁的赵奶奶还在念叨:“老祖宗的农谚说‘夏雨甲子,撑船入市’,雨水多是好兆头?”她不知道现在的排水沟比过去宽两倍,收割机也不怕连阴雨抢收。
年轻的村支书却皱眉,打开手机看卫星云图:持续降雨怕引发山洪。北边的麦田刚浇完水,这会儿雨水多了反倒是灾,南涝北旱古来愁。
“四月十一雨淋淋,四十五天雨不歇”,这句农谚在南方更灵验。去年安徽发大水,就是四月十一后雨水没断过,冲了不少田地。湖北地处长江边,水多了要防涝,水少了要抗旱,全靠老天脸色。
咱种地的,老理儿说雨水足是丰收兆,可现代科技又说要精准看墒情。到底该信老祖宗的经验,还是听天气预报的卫星数据?田里的雨水还在滴答,老张蹲在那儿抽完了第三袋烟。
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说“节气是庄稼人的根”,可儿子总说滴灌设备更靠谱。
这雨下得人心里七上八下,丰收的盼头和涝灾的担忧拧成了团。
农谚说的预兆是个参考,可真要把收成攥在手里,还得靠人勤快点。
挖沟渠、修水泵、看天气预报,老办法新手段都得用上。
这场四月十一的雨,是老天爷给的考题,答得好不好全看咱准备。
咱庄稼人不怕雨多,就怕没准备;不怕天晴,就怕没留后手。
“有雨无雨,就看四月十一”,可收成好不好,还得看咱会不会应对。这雨还在下,地里的庄稼咕嘟咕嘟喝着水,也让人心头的念头转得更快。
老辈人的智慧和现在的科技,就像两只手,合起来才能捧住丰收。我个人觉得,老农谚是宝贝,可咱也得跟着时代学新法子。这场雨带来的,不只是水,还有庄稼人对收成的琢磨和期盼。
未来的天是涝是旱,没人能打包票,但准备足了心里就不慌。
四月十一的雨落了,农谚的话还在耳边,日子还得往前过。咱就盼着这雨水恰到好处,让庄稼长得壮实,让收成稳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