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哈尔滨音乐厅内灯光璀璨,一场以“巨匠的旋律”为主题的音乐会奏响。

这场音乐会不仅庆祝了德国传奇男中音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的百岁诞辰,同时向指挥泰斗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致以崇高敬意。音乐会由德国指挥家马丁·菲舍迪斯考的执棒,哈尔滨交响乐团携手男中音歌唱家胡斯豪,为冰城观众奉献了一场融汇德国音乐精髓的盛宴。


音乐会在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拉开帷幕。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瓦格纳对音乐、戏剧、诗歌的极致掌控,更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思想,被誉为“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史诗”。

第一幕《前奏曲》作为开篇之作以其严谨的对位法编织,展现出瓦格纳独特的戏剧性思维。在马丁·菲舍迪斯考的指挥下,哈尔滨交响乐团精准捕捉德奥交响传统的精髓,弦乐声部如织锦般交织,木管与铜管乐器的配合彰显出恢弘气势,瞬间将观众带入大师构建的巴伐利亚音乐世界。

第二乐章《丁香花多么芬芳》由特邀嘉宾胡斯豪担纲独唱。这位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得主以醇厚温暖的音色诠释出艺术歌曲的魅力,技巧与情感表达达到完美平衡,令观众沉浸于瓦格纳诗意的音乐叙事中。

接着奏响的第三幕《疯狂!疯狂!到处都是疯狂!》则掀起戏剧高潮,哈响爆发力与歌声张力碰撞,再现瓦格纳的激情抗辩。


随后上演的瓦格纳《唐豪瑟》和《罗恩格林》同样迷人。歌剧《唐豪瑟》中《啊,我美丽的晚星》如月光流淌,胡斯豪的演绎兼具虔诚与温柔;《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以纯净弦乐,为上半场画上梦幻句点。

下半场的焦点转向舒曼的《第四交响曲》,这部创作于作曲家个人生活困顿时期的作品,在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演绎下焕发新生。弦乐声部的“命运主题”以绵延不绝的涌动,暗喻着内心的挣扎与希望;铜管声部则在终乐章中迸发出挣脱束缚的力量,展现出交响诗篇的壮美画卷。


作为指挥家与音乐学博士,马丁·菲舍迪斯考在演出中特别致敬富特文格勒。“富特文格勒不可复得的精彩演绎和录音无疑包括了他的《纽伦堡名歌手》的前奏曲和舒曼的《第四交响曲》,后者于1953年的录音已成为录音宝库中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并非复制大师的声音,而是试图通过他标注的总谱,重申其艺术理念,激活古典音乐的永恒生命力。”他在采访中强调。哈响以百年积淀的精湛技艺,让富特文格勒的精神脉络在冰城舞台上重新生长。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艺术大师的纪念,更是对音乐永恒价值的礼赞。正如乐迷刘盼在演出结束后表示,“当旋律跨越世纪,艺术终将在传承中获得新生。”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于秋莹 文/视频

图片由王建昭提供

编辑:姜学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