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地球上建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火箭研发基地,还是未来在外星开拓发展空间,每项技术难题都是创新的入口,而工匠精神就是打通创新之门的金钥匙!”近日在驻津央企中建六局组织的“建证力量强国工程青年说”主题活动中,全国劳模杨毅辉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用工匠精神浇灌工地上的航天梦。
宣讲地点是无锡一处液体火箭研制基地建设现场,工地上的百余名建设者饶有兴致地聆听这位“基建尖兵”将大国工程攻坚过程中的创新故事娓娓道来。从业24年来,杨毅辉扎根工程项目建设一线,以创新攻克技术难关,以匠心丈量大地山河,先后主持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鹤大高速公路等十余个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今年“五一”前夕,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遇到技术难题并不可怕,每一个技术难题都蕴含着创新的机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在大型基建项目建造中,我们的施工有时要像外科大夫做手术一样,必须胆大心细,敢于创新方法,严格把控细节!”杨毅辉的话铿锵有力又不失生动。在国内跨度最大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建造中,时任项目总工程师的杨毅辉带领团队在大跨度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确保长江大桥的优质高效建造,并获得12项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实践才能出真知。我做的都是些平凡的事,但我始终相信,只要用心坚持,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未来,我会继续在建造技术革新之路上探索。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一线建设者们带来些许启发和力量,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事业拼搏!”杨毅辉笑着说。
杨毅辉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影响了许多青年建设者,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工程师。为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建六局在天津成立杨毅辉创新工作室,“我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带领更多年轻人开展创新实践,传承建造技术本领!”如今,杨毅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中国建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建筑领域培养出更多技艺精湛、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
来源:中建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