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不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艺术与人的纽带,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深圳美术馆(新馆)从规划设计到落成开放,再到成为市民的文化生活空间,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在美术馆演绎城市与人共生共荣。五一期间,深圳美术馆策划的“ART Dating 乐荟 ——我和深圳有个约会”公益跨界艺术品牌推出“小红花致敬之夜”跨界艺术音乐会,在深圳美术馆(新馆)举行,音乐会吸引了400余名观众的参与,这场高品质高规格的视听盛宴赢得各方点赞,掌声经久不息。

谈及此次“小红花致敬之夜”的缘起,深圳美术馆副馆长王新妮深有感触。这场跨界音乐会从去年就开始酝酿,经过精心的策划,以最佳的状态呈现给观众。“小红花寓意深圳美术馆的温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朵花,也承载着温馨、认可与致敬的精神与感谢。这场音乐会献给所有深圳美术馆的建设者们。它不仅是一次艺术盛宴,更是一场感恩之旅,向那些曾经建设、守护、耕耘美术馆的人表达敬意,同时也邀请每一位观众成为文化传承的见证者。”

王新妮表示,“我们希望让所有参与美术馆建设和运营的人都感受到尊重与认可,同时让观众更深入了解美术馆对于城市的价值,形成情感连接。以‘音乐+艺术’的跨界融合的方式表达敬意,使活动具有感染力、参与感,产生文化共鸣。”

音乐、美术、建筑、城市精神交汇而成小红花时刻

深圳美术馆(新馆)自2023年9月28日启用以来,用一场场展览及活动,点亮城市文化的星光。截至2025年4月22日,已举办73场展览,展开735场公共教育活动,其中通识导览高达552场,迎来约177万人次观众的驻足与回望,更有8场跨界音乐会,在艺术与音符交织中,奏响感动与共鸣。

一座美术馆的建立、一场展览的筹备、一次展厅的灯光调试、每一位观众的驻足,是每一位建设者、支持者与同行者的努力、热爱与坚守,也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小红花时刻”。当所有小红花汇聚在一起,就构成这座城市艺术的璀璨星空。小红花,是深圳这座城市文化成长的“微小叙事单元”。



美术馆是城市文化的“会客厅”,有温度、有活力、有情怀,让人与人相遇,让城市与人的交流自然展开,故事也不断被书写。

“感谢”成为这场音乐会的生动注脚。音乐会旨在向推动深圳城市发展的工程建造者、政府机构及行政单位致敬,包括政府机构代表(财政局、规划局、工务署等),他们的政策支持与规划,让深圳文化版图得以拓展;建筑&施工团队(设计团队、施工单位),他们的汗水铸就了深圳美术馆的每一寸空间;美术馆策展人&艺术家——他们赋予展览灵魂,让艺术在深圳生根发芽;美术馆工作人员(馆方工作人员、物业、保安、保洁、志愿者),他们日复一日地守护,让艺术触手可及;观众代表——他们的驻足与分享,让美术馆真正有了意义。

小红花是一种认可,一种鼓励,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连接。小红花精神也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从过去流向未来,得以绵延不息。

在深圳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每一位建设者都像一朵小红花,默默绽放,点亮未来。深圳美术馆用一场音乐会,向这些“城市小红花”致敬,让音符为他们绽放,为他们歌颂。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文化礼赞”,让音乐、美术、建筑、城市精神交汇,让每一朵曾经默默无闻的小红花,被看见与被铭记。

艺术+音乐跨界融合,联袂呈现城市文化的交响礼赞

艺术之间的互动与跨界,是深圳美术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着力点。深圳美术馆推出的“ART Dating 乐荟——我和深圳有个约会”正是有力抓手。去年该活动推出之后深受各方好评。

“小红花致敬之夜”用音乐,向曾经建设、守护、耕耘这座美术馆的人致敬;用旋律,让艺术的温度在城市的脉搏里流淌。

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情感的回响。在音乐会的序章部分,播放了“致敬·筑梦”视频回顾。美术馆建设回顾视频、美术馆建设过程、开馆重要瞬间等珍贵影像,串起深圳美术馆的建设记忆。一帧帧画面,记录城市的变迁,也记录小红花们的付出,带领观众重温美术馆建设的峥嵘岁月。



在“交响乐献礼”乐章,由深圳交响乐团带来精彩的曲目,用音符诉说奋斗者的故事,奏响深圳的光辉篇章。整场音乐会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拉开序幕。《梁祝》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强,在中国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令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接下来的《炎黄风情·云岭素描》第二组曲,涵盖《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炎黄风情·燕赵故事》组曲涵盖《小白菜》《茉莉花》《对花》、《炎黄风情·太行春秋》的《看秧歌》,各有千秋,用西方管弦乐演绎中国汉族民歌的艺术经典。专业演奏家精湛的技艺和富有情感的表演,给观众带来别样的音乐享受。

最后,整场音乐会在激昂澎湃的《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音画交融,美美与共。现场观众沉浸在美妙的节奏中,感受到艺术的碰撞与小红花精神。

小红花·艺术共鸣环节,吸引观众深度参与活动

保持一份仪式感,让活动更具记忆点,凸显过程的美好。活动现场,“小红花·致敬时刻”还举行了“点亮小红花”仪式,让每位到场的城市建设者,亲手点亮象征荣誉的小红花灯。深圳美术馆原馆长宋玉明作为深圳美术馆的建设者、见证者、亲历者,非常有感触。他表示,深圳美术馆(新馆)自开馆以来,为市民带来了精彩的展览、丰富的活动,满足市民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深圳美术馆很多活动都一票难求,大家的热情高涨,看到美术馆与市民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我很高兴。”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赵宝森回忆了深圳美术馆(新馆)建设的故事,他认为,新馆建成之后完全达到了预期,感谢“小红花致敬之夜”,让他们都能在音乐与美术的交融中,收获一份感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符翔表示,作为深圳市“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首个开建、首个完工的项目,深圳美术馆(新馆)展现出深圳速度。“这次深圳美术馆将高雅的音乐与视觉艺术结合,形式很新颖,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与感动。”

德国KSP建筑事务所、深圳美术馆新馆项目设计负责人刘然,也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她说:“从2015年参加投标,到2023年开馆,新馆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开馆之后,我也经常作为一名观众来看展、参加活动。这次‘小红花致敬之夜’非常有意义,让我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

“小红花·艺术共鸣”环节,吸引观众深度参与活动。他们在了解了深圳美术馆各方建设者们的故事之后,非常感动,也成为这座城市文化故事的见证者。在活动结束之后,观众在“我的城市·我的梦”留言墙书写祝福,留下心中对深圳的期待与未来的憧憬。观众留言墙将与特邀嘉宾签名墙,一起成为城市记忆画作的一部分。

心怀感恩,所遇皆温柔。“小红花致敬之夜”在如雷动般的掌声中画上圆满的句号。而凝聚在深圳美术馆的小红花精神将飞到城市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