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将领中,不少人的名字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如许世友、邓华、杨得志、刘亚楼、萧华、陈锡联等等。他们不是军事出身,就是政工出身。也有一些将领相当“低调”,有人没听过他们名字,但贡献并不小,如:国防工业创始人赵尔陆。
赵尔陆是一位老资格,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走上井冈山。学生出身的他干过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后转入后勤系统,担任军需处处长、军团供给部部长,组织搞军工生产。这或许是日后让他负责国防工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为前线部队提供军需物资,并在晋察冀军区需要干部的时候调任晋察冀2分区担任司令兼政委、冀晋军区司令,成为一名军事主官。
解放战争时,担任一段时间冀晋纵队司令,参加承德保卫战等。1947年,唐延杰不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兼后勤部长,调他担任。1948年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后,担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负责大军的粮食工作。
晋察冀军区参谋长主要负责后方保障等工作,而耿飚担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负责作战工作,职责不同,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
1949年,四野部队南下中南时,为加强四野领导,调萧克、赵尔陆为四野第一、第二参谋长。萧克负责作战,赵尔陆分管后勤。尽管四野有后勤部长,可四野部队是分批南下。南下时虽然都是解放区,也都有后勤保障,上级也要华北军区抽调粮食进行保障,减轻沿途的压力。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南军区参谋长2年多。1952年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主管:兵器、坦克、航空工业。1958年,第一和第二机械部合并组建第一机械工业部,继续担任部长。
我们的国防工业,不仅是同国家的工业一起发展起,而且向来都是占领先地位,很快建设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国防工业是由中央首长具体组织实施的,赵尔陆是建设和管理国防工业的创始人。
1960年,成立国防工业委员会后,他没有担任主任,而是改为副主任,罗瑞卿总长为主任。他因为熟悉国防工业,担任常务副主任,参与组织领导武器装备的试制和生产,对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的发展都有很大贡献。
很多人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脱下军装干国防工业,尽管被授予上将,但基本上没有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