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稍微大一些的朋友,应该都看过电影《平原游击队》。在这部电影中,游击队长李向阳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屡次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深得影迷的喜爱。事实上,李向阳的原型人物是包森,他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声名赫赫。
包森于1911年出生在陕西蒲城县的三合镇义龙赵家村。1937年,他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来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奠基者之一。他曾智勇双全,成功擒拿了日本天皇裕仁的表弟赤本大佐,因而被日本天皇点名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中国将领,成为敌人极为忌惮的目标。
抗战爆发后,包森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担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盘山,作为冀东与晋察冀、平西之间的要冲地带,地势险峻,战略意义重大。尽管八路军曾多次尝试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效果并不理想。然而,1940年初,包森在决策下前往盘山开辟了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成立了第十三团,并兼任团长和政委。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他成功地在盘山地区建立了七个联合县政府,战斗地区人口超过200万,显示了包森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才干。
北平是侵华日军的核心大本营,而冀东抗日根据地的逐渐壮大自然引起了敌军的注意。1941年春,日军集结了超过一万人的兵力,对冀东西部展开了残酷的扫荡。尽管初期因为准备不足,根据地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随着战局变化,日军逐渐将兵力转移到太平洋战场,冀东地区主要由伪“治安军”把守。针对这一变化,冀东八路军决定发起一场打击“治安军”的战役,以恢复并扩大根据地。
1942年1月12日夜,包森获悉驻玉田的伪“治安军”计划在第二天进攻燕山口。包森笑言:“这些治安军简直是不知道死活,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竟敢主动送死。”于是,他指挥部队连夜急行军,前往果河沿设伏,并在遵化县西南的果河北岸蔡老庄、蔡二庄一线布阵。与此同时,伪“治安军”的第2集团司令部和所属第3、第4两个团也匆忙出动,妄图偷袭八路军。然而,他们却低估了八路军的战斗力。
13日凌晨1时,伪军在蔡老庄与蔡二庄的界山口遭遇了十三团4连的迎头痛击。这些伪军本就对夜间行军充满恐惧,听到枪声后急忙撤退至果河南岸。然而,包森见敌情发生变化,立即调整部署,采取了四个连兵力与敌正面对峙,另外三个连则在夜色的掩护下,绕道敌后形成夹击。
13日拂晓,包森指挥部队发起总攻,伪军的防线瞬间崩溃。原以为依靠河岸的防守可以自保的敌军,根本没有料到八路军会从背后发起突袭。面对八路军的围攻,伪军军心涣散,纷纷溃逃。虽然队伍中的日军教官依旧顽抗,指挥着残余部队撤退到鳖姑寺太庙依靠险要地形拼死抵抗,但最终还是被包森的部队打败。通过缴获的四门迫击炮,包森指挥部队猛烈轰击敌阵,敌军阵地被突破后,伪军的指挥官不堪重负,最终被打死,剩余的伪军纷纷投降。
这场战斗,包森指挥的部队以七个连的兵力,成功歼灭伪“治安军”一个团,击溃第3团,击毙日军教官4人,伪军100余人,俘虏敌中校团长以下800余人,并缴获了包括迫击炮、山炮、重机枪和轻机枪在内的大量武器。这一战果令晋察冀军区的指挥官都感到震惊,经核实后,才对包森给予了高度的表彰。
果河沿之战不仅是冀东地区的空前战例,也堪称国内战场上少见的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此战后,包森在冀东的威名更为响亮,甚至伪军内部也常用“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作为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