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

有些记忆或许会逐渐模糊

但总有一些珍贵的物件

承载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5月8日上午

一场意义非凡的捐赠仪式

在福清市档案馆举行

城头镇五龙村村民陈茂发

怀着崇敬与庄重之情

将父亲陈常滚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捐赠给档案馆

这份革命军人证明书

签发于1950年

距今已有75年之久


陈常滚的这份“革命军人证明书”来之不易,故事还要从今年清明说起。江西的徐女士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于1950年签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和一本军人复员证



证明书中记录,陈常滚于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文件背后还提及其胞弟陈常福。复员证记录了陈常滚于1919年出生,曾在中南空军医学校任炊事员。

陈常滚是谁?

和父亲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父亲会保存陈常滚的这两份证件?

徐女士对此一无所知

为让这份荣誉物归原主

徐女士发起全网寻亲


这场跨越千里的“寻亲接力”迅速点燃了江苏、福建两地媒体与网友的热情。两地媒体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发动广大网友“云端寻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陈常滚唯一的儿子——71岁的陈茂发。此时,陈常滚已离世25年。


得知消息后,陈茂发一家激动万分,连夜驱车820公里,从福清赶赴上海与徐女士会合。在见面现场,徐女士小心翼翼地将“革命军人证明书”和复员证交到陈茂发手中,这份承载着岁月沧桑的荣誉,终于踏上回家之路。


陈常滚之子陈茂发一家与徐女士(左二)合影

在陈茂发的口中,一个更立体的老兵陈常滚得以呈现。

1941年4月29日上午,4个日本兵先是骚扰了五龙村附近的村庄,然后大摇大摆走进五龙村,想要趁乱“捞一票”。


村民们早就对日军恨之入骨,一时间群情激昂,于是老弱妇孺临时撤退到安全的地方,身强力壮的村民抄起锄头、扁担,二三十人聚在一起,然后分散到村口、街道的两旁,假装瞧热闹,伺机动手除掉日本兵。


4个日本兵还蒙在鼓里,带着枪走进村来,在路上还鸣枪三响示威。


带枪的日本兵留在村口,其他三个日本兵分成两路进村,一个矮胖的日本兵抢了一个村民的钱后,觉得没什么危险,就招呼守在村口的日本兵进来一起抢。


其中一个日本兵冲到一家水果店门口,用枪上的刺刀指着老板郑敬炉的肚子,逼着他交钱,没想到郑敬炉突然把枪口一托,又紧紧抓住枪杆,反手用刺刀将日本兵捅倒。矮胖的日本兵刚从小巷里冲出来,顿时一堆门板、锄头、石块拍了过来,把他打死在大街上。


剩下的日本兵想要从来路逃跑,陈常滚赶紧召集了几十个人围追堵截,最终用木棒、锄头,把日本兵打死在稻田里,陈常滚清理血迹后逃亡。不料遭汉奸告密,致使部分村民被日军杀害。也正因陈常滚清理现场血迹,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日本兵的死和村民相关,再加上被抓村民守口如瓶,使得更多村民没有受到牵连。

后来陈常滚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辗转来到河南参加抗日战争。1949年3月,成为时任国民党陆军中将、第19兵团司令张轸的部下。


张轸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战术总教官,当年林彪、张灵甫、谢晋元等人见到也要喊一句“教官好”。其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军板垣师团。解放后曾任解放军湖北军区副司令,也是四野五十一军的首任军长。


1949年5月,张轸率部起义,陈常滚自此成为“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五十一军”中的一员。


195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五十一军军部编入中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所属部队与湖北军区部队合编,第51军番号撤销。

作为“五十一军卫生学校一中队”炊事员的陈常滚,也随第五十一军军部编入中南军区空军,所以陈常滚的“复员军人证明书”的复员单位是“中南空军医学校”,从此结束了军旅生涯。


陈常滚复员证照片

当年因各种原因,陈常滚的革命证明材料辗转流入战友手中,由徐女士的父亲一直妥善保存至去世。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回到了后人的手里。

“父亲生前总念叨自己抗击日寇的故事,没想到还有这个证明留存,很感谢大家的帮助,让这些证明还能回到我们手中。”

陈茂发感慨。

为了让更多人铭记先辈功绩

陈茂发决定

将父亲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捐赠给福清市档案馆

在捐赠仪式上,陈茂发签署了档案资料交接文件。随后,福清市档案馆为其颁发收藏证书。




“这些证明不仅是我们家的荣誉,更是属于家乡、属于时代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档案馆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陈茂发表示。

从上海到福清

从尘封箱底到捐赠国家

这份跨越75年的历史见证

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荣耀

更是一座城市

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多年来,城头镇始终将‘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落实优抚政策到建设东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用实际行动诠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此次捐赠将激励更多群众铭记历史,传承奋斗精神。”城头镇副镇长唐强在致辞中表示。

当这份承载历史的珍贵证明

正式入驻档案馆

如何让其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价值?

对此

福清市档案馆馆长毛水清给出了答案

“陈茂发先生此次将父亲陈常滚同志的革命军人证明书无偿捐赠,生动诠释了‘红色家风代代传’,彰显革命精神代际传承的力量,为全市树立典范。”

毛水清馆长表示,下一步,市档案馆将强化征集保护,深挖档案价值,创新展陈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育人的功能,助力福清高质量发展。













文 方宇 图 王鸿鹏 综合 海博TV 江苏新闻广播

编辑 陈盼兰 方宇

审核 张晨 谢雄

监制 吴凌 峰 方仁平

发现城市管理问题

拍照上传举报

一键直达“融壹拍”小程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