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行伍出身,一度以“少林弟子”自居,且确实有一番手脚功夫,即使衔领上将,职授国防部副部长兼大军区司令,却依然喜欢着粗布便衣草鞋绑腿的许世友,广大读者应当不会感到陌生。
但说到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就难免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
刘道生与周总理一起的合影
刘道生建设海军,摸着石头过河
刘道生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2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0年,35岁的他调入海军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去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改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1980年5月,刘道生担任海上特混编队指挥员兼政治委员首航南太平洋,参加了我国首次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同年11月,刘道生率海军代表团访问了巴基斯坦。
50余年的戎马生涯,使刘道生深深懂得一支部队能否承担起它的历史使命,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组建之初它的骨干基础素质如何。
人民海军创建初期,也曾一度出现过海军到底应该依靠什么的争论。一些原海军人员认为“海军和陆军不一样,不能小米加步枪”,“海军必须依靠原海军人员。解放军文化低,无技术。”
有的人还援引“历史经验”说:国民党任用不懂海军的桂永清当海军总司令,结果把海军搞得一团糟。人民海军应该引以为戒,一定要以懂海军的原海军人员为基础。他们对军舰配设政工干部表示怀疑和不满,认为这是共产党不信任他们的表现。
海军领导机关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明确指出:建设人民海军必须把政治建军放在首位,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以工农为骨干,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同时也强调必须高度重视业务技术,除充分发挥原海军人员的业务专长,团结他们一道工作外,还要大量吸收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尽快提高全海军的科学文化水平。
人民海军的成长历史,证明了这一建军原则的正确。
时隔30年,我国我军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已经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坚持原来的建军方针?怎样坚持?刘道生久久思索着。刘道生浮想联翩。
1979年的刘道生已是64岁高龄了。从1950年调来海军,他一直担任海军领导工作。
近30年来,他亲自参加和主持了海军许多重要的兵种院校的组建工作,目睹了海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江防土炮艇到现代化远洋编队的成长壮大过程,也品尝了由于种种原因海军建设受挫折遭失败的艰辛滋味。
作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他不能只看到海军的昨天和今天,只看到江海里内的那一泓蓝色,而应当看到明天,看到覆盖着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二的整个海洋!
为组建海军陆战队,刘道生给许世友打电话要部队
海军陆战队是人民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点。
海军陆战队
舰艇和飞机能去的地方他们必须去,海上编队和航空兵无法去的地方,他们也能够去。
他们应当是一支兼三军之所长、避三军之所短,进可攻,退可守,勇敢、坚定、沉着、顽强,忠诚机敏,百折不挠,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置之死地可后生,天崩地裂无可惧的精锐之师!
刘道生轻轻拿起话筒:“给我接广州军区,请许司令员讲话。”
许世友大概刚刚打完一套少林拳,嗓门呼呼直冒热气。
刘道生笑了:“老许呀,我还没开口,你就紧张什么呀!放心,我不会把军舰开到你的珠江里去的。”
“别拐弯抹角了,干脆说吧,你看中我们哪个寨子了?“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我离开陆军30年了,陆军那一套早就忘得差不多啦。现在要上岸进山,没有个武艺高强的向导怕是寸步难行喽!”
“不要紧,我给你开张路条,保险你畅通无阻。”说着,许世友把一支素质极好的部队介绍给刘道生。
“你真舍得?”刘道生问。
刘道生
“都是共产党的部队,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不过,我先告诉你,我的部队虽然也打过坑道种过水稻,可不能到了海军也整天搬石头玩泥巴坨,要那样,我可一个兵蛋子也不会给你!”
“那我可不敢担保,不过,我也可以告诉你,如果他们到了海军还要玩泥巴搬石头,那也绝不是为了填饱肚子然后把自己藏起来!”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这年初秋,刘道生离开了任职32年的海军第一副司令位置。同年,他被选为中顾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