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个工作日,青岛主政者带头稳外贸。
5月6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主持召开外贸企业座谈会,旨在了解全市外贸经济运行情况,听取参会8家企业的意见建议,研究应对当前外贸形势的政策举措,共同推动外贸稳定发展。
事实上,此次座谈会可以视作近段时间青岛党政“一把手”带头稳外资外贸的延续。
4月29日,在青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出席并讲话。
4月21日,市委书记曾赞荣走访调研部分外贸外资企业,强调要“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身处对外开放最前沿,面对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承压之下的青岛,更需有敏锐度和危机感。
城市主官与企业座谈,应该是一个比较常规的动作,但在当今语境下,这两场座谈会则因其主题和内容,传递出了不寻常的意义——稳外资外贸。
外资和外贸分别代表“引进来”和“走出去”,且这两项工作又与“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挂钩。因此,对于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的青岛而言,做好这两项工作尤为迫切。
在5月6日的外贸企业座谈会上,发言企业共8家,分别是:精安医疗科技、海威泰科技、格锐达橡胶、万汇遮阳用品、建邦汽车科技、安山家具、酷特智能、科奈尔农产品。
其中,建邦科技和酷特智能均为上市企业,且都在公开场合透露了贸易争端对企业经营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建邦科技在2024年年报中将“中美贸易摩擦引起的经营风险”列为重大风险事项之一,表示“如果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仍未缓和,美国政府扩大加关税征缴范围或提升公司所出口产品的关税税率,公司美国客户可能会削减订单或要求公司降价,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酷特智能则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出口业务收入占比为40%左右,其中美国占比较高。同时,酷特智能也提到公司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在美国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可替代性较低,且公司已在前期制定相关处置预案,可将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的影响尽量降低。
无论是“不利影响”,还是“尽量降低”,新一轮“关税大战”势必会对青岛外贸企业带来冲击,这就更加需要城市为企业保驾护航,关键便是要将服务落到实处。
这一点,在此次座谈会上,曾赞荣也向企业做出了承诺: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支持企业稳岗位、稳就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优质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此番在座谈会上发言的8家企业,均有工业制造业属性,这也揭示了如今青岛品牌“出海”的核心逻辑——凭借智能制造的硬实力,抢占全球产业的制高点。
以海威泰科技为例,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物流设施装备研发与生产的科技企业,专利产品“一种配合AGV物流托举机器人设计的物流周转车”系企业自主研发,目前在欧美客户物流周转过程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同样凭借产品获得海外市场认可的还有科奈尔农产品,企业凭借在植物源性原料领域创新,成为众多国际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稳定合作的优质客户达200家以上,几乎与所有头部宠物食品大厂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精安医疗科技的P2-TOC型号便携式制氧机,在今年3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510(k)注册批准,在国际化进程方面实现突破。
一家家青岛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除了企业自身注重科技创新外,青岛的积极引导同样关键。
一方面,青岛持续推进“工赋青岛”行动,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在拓展数实融合新优势上精准发力;另一方面,在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及青岛制造“出海”,明确“支持绿色船舶、轨道交通、显示面板等优势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现在看来,青岛的行动颇有未雨绸缪的意味,正如澎湃特约评论员谢良兵所说: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刻变化既是挑战,也是中国外贸城市版图重构的契机,且在他看来,青岛所在的东部沿海地区需加速技术升级与市场多元化。
正是基于前期一系列行动,此番曾赞荣在座谈会上也希望外贸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降本增效,进一步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再看节前召开的在青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共10家外资企业发言,分别是:欧力士、阿斯利康、雀巢、采埃孚、隔而固、耐克森、伊藤忠、稻进食品、安迈铝业、德枫丹机械。
其中不少外资企业近段时间都在青岛有所动作,如欧力士和阿斯利康。
作为青岛引进的首个世界500强企业产业运营总部项目,欧力士自2021年9月落地后,又在青岛陆续落地多个项目,包括2023年在青岛自贸片区注册成立的欧力士融资租赁(青岛)有限公司,以及今年3月落地市南区的欧力士(青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由欧力士直接控股,注册资本10亿元。
而阿斯利康经过多轮增资,目前在青累计总投资额达到7.5亿美元。
今年4月,山东首个跨国药企生产制造类项目——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主体竣工,预计年产呼吸类药物5400万支,项目一期将于2028年投产,二期及灌装线扩建项目正顺利推进。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这些外资企业投下的“信任票”,无疑会为青岛稳外资外贸带来更大的信心,正如任刚所说:
外资企业也是成长在青岛的本土企业,办好企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更是对营商环境最好的宣传。
稳外贸也好,抓外资也罢,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