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锦

刘备自荆州入川之后,迅速收复张鲁派来援助刘璋的马超,并攻占各处关隘峡口,最终兵临成都城下,刘璋率部出城投降,刘备集团的势力控制范围达到了极盛。那么,在刘备集团内部被封为侯爵的人有哪些呢?


一、县侯

刘备集团中被封为县侯的有南郑侯魏延,他是因为在蜀汉建立前及立国后的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而获封。

济阳侯吴懿绵竹侯吴班,二人之所以获封是因为其妹妹是刘备入川之后的正室夫人,同时作为川蜀的士族,为了安抚而获封。

平襄侯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大业,同时也是蜀汉的大将军,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获封此爵位也是情理之中。

安汉侯王平陈仓侯马岱皆为蜀汉中后期的能战之将,立下汗马功劳,王平还是蜀汉的镇北大将军,二人与姜维同获此殊荣也是无可厚非。

宕渠侯句扶是川蜀地区的大姓世家,刘备入川之后需要依仗当地豪族,于是对句扶多有加赏。

阳泉侯刘豹是东汉宗室,他原先的爵位是阳泉亭侯与后来县侯的级别差了五级,后刘备称帝,刘豹有劝进之功,他既作为东汉宗室受封,又作为川蜀本地世族受封。

青衣侯向举和刘豹一样,因为劝进刘备称帝有功,而被加封为县侯,同时还有史料猜测向举可能是东汉时期青衣羌国的王室后裔,属于少数民族归顺之后获封的封号。


二、都乡侯

李严刘琰被封为都乡侯,前者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大臣之一,其政治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后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运输粮草不力,又向刘禅进谗言诬陷诸葛亮,最终被废为庶民。后者是刘备的同宗,颇得刘备信任,早年便追随刘备四处征战,刘禅继位后被加封为都乡侯,后因怀疑其妻与刘禅有私情而对其妻动用私刑并抛弃,而被刘禅所处死。

三、乡侯

武乡侯诸葛亮,因其生平多为大众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西乡侯张飞(笔者按:读音通“梨”)乡侯马超也不再赘述。

中乡侯廖化可谓是三国时期的“活化石”,东汉末年剿灭黄巾军的时候有他,邓艾偷渡阴平刘禅投降时也有他,可谓是蜀汉的老“股东”,伴随了整个刘备集团的兴盛到衰亡。

另一位中乡侯辅匡,他是“荆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备在关羽、张飞死后发动伐吴战争,最后在猇(笔者按:读音通“萧”)亭被陆逊击败,辅匡随刘备退兵回川得以生还。后在刘禅时期被封为右将军、中乡侯,成为资历深厚的老将之一。

彭乡侯马忠的主要舞台是在南中地区,尽管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平定了南中,但仍有许多蛮族反抗蜀汉统治。马忠在担任南中地区官员时,深入蛮汉居住区,加强蜀汉朝廷对南中地区的控制。马忠与镇守北方的王平、镇守东方的邓芝并称为蜀汉的三大边镇名将。


四、都亭侯

学习过《出师表》的读者朋友一定记得向宠这个名字,他被诸葛亮称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刘禅继位后,向宠担任刘禅的宫廷宿卫长官,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后战死于讨伐蛮夷的战斗之中。

袁綝(笔者按,读音通“chen”一声)在刘禅时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之上,他被加封为前将军,是诸葛亮北伐时期的重要军事依仗之一,但是对他的史料记载较少。

张翼的十世祖是“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在汉中之战中张翼初露锋芒,后又驻守南中地区,平定蛮夷叛乱。后被封为左车骑将军,与右车骑将军廖化齐名。

五、亭侯

汉寿亭侯关羽永昌亭侯赵云在此不再赘述。

阳武亭侯邓芝最先露面的事件是刘禅继位后,曹丕欲用“五路大军”联合伐蜀,邓芝被派往东吴作为孙权的说客,劝说孙权不要出兵。在出使东吴期间,邓芝不畏生死,充分展示了蜀汉使臣的气节,得到了孙权的敬佩,顺利完成了蜀汉朝廷交付的外交使命,后成为镇守蜀汉东线地区的大将。

平阳亭侯王连在蜀汉政权主要担任“经济官员”,他先后出任司盐校尉、屯骑校尉等职。

城阳亭侯陈震早年追随袁绍,后投靠刘备。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以后,陈震出使东吴缔约军事联盟,并消除了吴蜀之间的部分矛盾,在《出师表》中被诸葛亮称为“贞良死节之臣”。

显明亭侯向朗是向宠之叔,早年拜师司马徽,并与庞统、徐庶等人交好。后在刘表麾下任职,刘表死后转投刘备。诸葛亮北伐期间,因其包庇马谡败亡之事而被贬,后又升任左将军。

安阳亭侯蒋琬是诸葛亮之后的接班人,被刘禅封为尚书令、大将军。执政蜀汉后,蒋琬力推轻徭薄赋的政策,主张以恢复蜀汉国力为主,为蜀汉续命数十年。

汉兴亭侯李恢出身于南中地方豪族,在刘备入川作战时投靠刘备,并且成为劝降马超的说客。蜀汉建立后成为南中地区的“定海神针”,并充分利用南中地区的优势和资源,让南中地区成为蜀汉北伐的重要财政支柱。


六、关内侯

黄忠庞统在此不再赘述。

法邈是刘备入川之后的核心功臣法正的独子,法邈被封为关内侯是因为其父亲的功绩。

宗预初为张飞帐下的无名小卒,后被诸葛亮赏识,多次出使吴国并顺利完成使命。晚年之时被加封为镇军大将军,成为蜀汉政权后期政治核心人物之一。

刘邕(笔者按:读音通“拥”)初为刘备帐下无名小卒,后因为忠厚务实的性格而被赏识,其晚年被加封为镇南将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