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24》显示,2019年至2023年期间,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增长率达5.85%,其中超速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圳作为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对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某电动自行车门店内公告栏贴着“禁止改装”的告示。深圳晚报记
2024年底,修订后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正式印发,从电池、控制器、限速器等多方面强化了防篡改要求。新国标印发已近半年,但记者最近调查发现,电动自行车“解码提速”仍是行业潜规则。
墙上贴着“禁止改装”公告
手上干着上牌+解速服务
在深圳罗湖东门、龙岗大芬、宝安上川等地,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雅迪、九号、台铃、爱玛等品牌门店。雅迪门店销售人员直言:“购车后免费解除限速,速度能到50公里/小时,仪表盘显示还是25公里/小时,交警查不出来。”
▲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突击检查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资料图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多数电动自行车改装行为背后,是商家为迎合消费者需求而主动为之。除了解码提速和电池改装,部分商家还提供座椅加长服务,甚至承诺在上牌后再进行改装。商家“先上牌后解速”的操作甚至升级为“现场上牌+解速”一条龙服务。九号电动车门店内,尽管墙上张贴着“禁止改装”公告,但销售人员仍承诺“现场上牌、解速、加长座椅一条龙服务”,并声称“每个月卖上百辆,从没被查过”。该店员还向记者透露:“现在买电动车的人,90%都会要求解限速。外卖骑手要送单快,上班族要跑得远,我们不提供这服务,客户就去别家。”
当面对消费者提出延长续航和减少充电次数的需求,销售人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把电池换成大容量的,将48V电池加装成60V电池,只要多300元。速度调快,这样一周充一次电都绰绰有余。”
外卖骑手坦言
按规限速,罚的比挣得多
尽管新国标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的防篡改制度,但部分商家仍通过预留“技术后门”等手段绕过监管。消费者小齐向记者反映,她年初在福田购买了一辆台铃电动自行车,购车时商家主动为消费者解除限速,即仪表盘显示25公里/小时,但手机导航实测时速超40公里/小时,“商家说这是行业常规操作,不会有问题。”小齐说。
另一位消费者小梁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小牛电动自行车,到货后发现电池并非原装,且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商家解释第三方电池续航更久,但完全没提安全隐患。”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厂商通过控制器程序调整,即使更换非标电池也能突破限速,但此类电池易引发短路、火灾。
对于外卖骑手而言,新国标的限速规定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外卖骑手陈先生坦言,“如果真按25公里/小时送餐,超时罚款比赚的还多,还会导致我的接单量下降40%左右”,无奈之下骑手只能被迫冒险解限速。
然而,商家通过技术破解和更换非原装电池等手段,使得政策执行面临巨大压力。截至2025年2月底,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已开展31轮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联合检查,共查处拼装改装案件261宗,扣押非法车辆383辆、配件819件,但部分门店仍顶风作案。4月11日,深圳交警也开展了针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违规载人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治理行动。
律师解读
无论卖家买家
解速均属违法
商家或消费者为电动自行车解码提速是否构成违法?广东微众律师事务所管理副主任赵冰洁表示,商家解码提速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若商家帮消费者电动自行车进行解码提速,可能会被处以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等行政处罚,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市监部门可以对商家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消费者要求商家解码提速也属于违法行为。在部分省市,驾驶超速电动自行车会被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驾驶超速电动自行车若发生交通事故可能面临超速的车辆可能被认定为机动车的风险、需承担更高的事故责任的风险以及保险公司拒赔的法律风险。
赵冰洁认为,“面对当前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乱象,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否则,新国标效果将大打折扣,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也将持续威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实习编辑 迟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