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立夏已经来了,天儿是真的燥,晚上开着窗还吹不掉这股扑面而来的热气。我妈特别有意思,就是从这会儿开始,每逢买菜都盯着新鲜应季那一篮,嘴上还嘟囔着:“这菜凉快,爸吃着不上火!”我一开始还纳闷,什么菜上火下火的,有差别吗?但日子久了,跟着家里老人一起吃饭,还真发现,吃对蔬菜,特别是立夏之后,整个精神状态都不一样。
就今天,咱们就唠唠那些适合老人、没啥花头还省心的时令蔬菜。都说“民以食为天”,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吃好了,比啥都强。
绿豆芽:便宜实惠的“降火小能手”
逛菜市场,你一定看到过绿豆芽摊,满筐的新鲜亮亮的芽菜,价钱甚至一两块钱就能买一大捆。你别说,这玩意儿虽然“寒碜”,但在老一辈中口碑特别好。绿豆芽性凉,咱们南方人最爱它败火清热,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小时候我爸晚上胃堵得慌,老妈一炒豆芽,清爽下饭,第二天就精神了不少。现在家里依旧是餐桌常客,尤其立夏之后。再说成本,种颗绿豆自己水养都能冒出嫩芽,比外面买的更放心。我通常会选芽短根白、不发黏的那种,看着水嫩有活力,入口才脆!有段时间贪便宜买了袋装送的小芽菜,喝起来总觉得有股“生味”,还是传统市场的豆芽才够味。想节约点,真的可以自己养,敞亮健康。
苦瓜:爱它的都是真心粉
有人说苦瓜难吃,但你要问我,夏天苦瓜配蒜蓉一炒,或者来点苦瓜拌豆豉,那种又清又微苦的味儿,吃起来就是透心凉。老人家都说,苦瓜是苦口良药,性寒能清暑祛火,降火效果一流,尤其适合容易起痘、口舌生疮的体质。说起选购,这瓜得选“身材饱满、色泽翠绿、没有皱皮”的,太老了口感又苦又涩,嫩的最解暑。现在苦瓜价格真是随季节浮动,旺季一两块一斤,碰到天干旱的年头寻思贵到十块一斤都有。有条件就赶早去市场买,刚下货的最好,别去超市买切包好的,常常干瘪没水分。至于品牌,买蔬菜市场的多半差不多,不分谁家。
丝瓜:小时候“妈妈认证蔬菜”
丝瓜是记忆里夏天的固定搭配。小时候妈妈最爱煮丝瓜蛋汤,说是吃好了皮肤都要嫩一点。丝瓜多数水分很足,上锅一煮就出汤,在老人家里算得上养生小能手,既清热解暑还养颜。丝瓜炒着吃、做汤或炖豆腐块都很香,油腻火辣的时候来一道,胃里舒服不少。我觉得丝瓜这个菜也算“诚实”,价格波动没有那么大,大多在两块多一斤,贵的时候四五块,也还承受得住。挑丝瓜最好要看“刺短瓜直、颜色有点翠绿”的,手感沉、有弹性的才嫩;超市预切的丝瓜七八块一份,真的不如市场整根买更划算。
冬瓜:熬汤煮菜两相宜
冬瓜在立夏后也迎来了它的高光。熬汤或者蒸着吃,一股淡淡清甜,汤汁多又不腻。冬瓜性寒,老一辈觉得它能利尿祛湿,夏天老人浮肿、胃胀或怕热的常吃一点,身体更舒服。冬瓜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夏天新鲜的会便宜不少,而且储存期长,不怕一下买多了浪费。切开看到肉质细腻,皮薄无伤、瓤少的为佳。冬瓜肉便宜,几块钱一大块,怎么做都不吃亏。有次超市打折买了一大块冬瓜,结果发现有一面有点黄,这就不OK啦,买的时候一定切面新鲜。
苋菜:夏天不可错过的小红菜
有一年我陪我奶奶去菜市场,特地拉着我买苋菜。她说,夏天不上火,还补血,是老人补气血的好东西。苋菜分红绿两种,红苋菜最常见,炒出来汤汁有点粉,清热、润肠通便又“补点铁”,难怪老年人爱。苋菜以前是地头经常见的野菜,现在变成了“精品小青菜”,偶尔还能看到农夫手推一筐新摘的苋菜,真是新鲜。苋菜挑嫩叶、根短、颜色鲜亮、没蔫的,品质就没差。价格其实不算贵,一块多两块一把,像超市打包菜会贵个三五倍,实际味道不咋地。自家附近集市买又便宜又新鲜,关键还能跟摊主砍砍价,多拿几根葱都行。
很多朋友私信问,老人肠胃虚弱,怎么搭配蔬菜好吃又不上火?我的建议是,五种蔬菜可以搭着搭着变着花样整,比如冬瓜和苋菜可以煮汤,丝瓜和绿豆芽炒菜,一点点苦瓜用来清口,回味无穷。实在不爱苦味菜的,还能让绿豆芽和胡萝卜、小青椒炒在一起,既养眼又开胃。夏天别怕买多,因为蔬菜新鲜更脆,做完就吃完,剩菜切忌隔夜,否则营养流失不说,还容易滋生细菌。
说到底,老人家的饮食真不能马虎,讲究的是清淡、新鲜,不图什么高级料理,吃得舒坦、肠胃没负担,全家都高兴。买菜选新不选贵,有条件多换几家市场转转,家门口说不定就有“宝藏摊主”。遇到问题别慌,和家里的长辈多多交流,说不定他们的“土法经验”比你在网上搜还靠谱!
这几年我家的经验就是,立夏之后多留心应季蔬菜,贵便宜都别强求,图个新鲜健康,饭桌丰富一点,老人开心,自己也能吃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