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纪轩 通讯员 焦裕如 相建宇 宋方茹 刘振华

这是一场跨越72年的生命接力。微山县人民医院从1953年建院时的青砖灰瓦,到2025年正式启用的新院区现代化医疗综合体,时间定格在4月30日上午11时,当最后一位患者被平安转运至新院区,她圆满顺利完成了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最为温暖的生命交接仪式,也打开了医院绿色智慧发展的新篇章。


全新起航攀登技术高度

“今天到咱微山县人民医院新院,来到之后感到环境很优美,各种设施也很完善,我到楼上楼下转了一圈确实很漂亮,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好的硬件设施。”就诊群众王吉合表示。正式启用开诊的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拥有全新的诊疗环境,温馨的就诊服务,有更先进的设备和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新院区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集医疗、康复、科研于一体,打造绿色智慧医疗生态。人性化空间设计、便捷化服务动线,让就医更舒心,让关怀触手可及。


微山县人民医院新院共设置病房楼1 2 3号楼,设计床位共1200张。设置地下停车位900个,地上停车位410个,内部实行人车分流,有效避免人流、车流交叉,有效解决就医“停车难”问题。门诊医技楼共设置A、B、C三区,由阳光走廊串联,不出楼,即可在连廊内往返于门诊、医技、病房而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新院区搭载尖端医疗设备,构建精准诊疗体系,从影像到检验,从手术到康复,新增贝华康T6000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博欣智能分拣系统、安图质谱鉴定仪、智慧化药房、西门子3.0T 磁共振、联影3.0T磁共振、西门子Drive双源螺旋CT、飞利浦平板式数字化X线、安健数字化透视摄影X射线机等先进设备,着力打造绿色智慧医疗新生态。




智慧互联 实现高效诊疗

“新院区实现了服务革新,人文关怀再升级,智慧化药房实现‘取药零等候’服务,配合志愿者引导体系形成就诊双导航。志愿者团队规模扩大至老院区2.5倍。”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环境上,医院以"园林式医疗空间"为设计理念,将现代建筑美学与传统园林意蕴完美融合。门诊大厅采用全玻璃幕墙设计,自然光线倾泻而入,配合智能导诊台的流线型造型与暖色系等候座椅,营造出明亮温馨的就医氛围,病房楼与医技楼,楼与楼之间,由阳光走廊串联,既减少了患者跑动,也让患者免受日晒雨淋。


新院区的启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迁移,更是医疗服务能级的跃升。通过"空间扩容-设备升级-服务提质-管理创新"的四维重构,微山县人民医院正向着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为"健康微山"战略落地书写新的篇章。


高效接诊 救治能力升级

启用首日,医院还连续接诊并成功救治急性心梗、脑梗、小儿急性睾丸附件扭转等多例急危重症患者,标志着新院区综合救治能力全面升级。搬迁首日,急诊团队及胸痛团队高效接诊并成功实施新院区首例急性心梗介入手术,展现了医疗团队出色的协作与专业能力。



一名52岁男性患者出现心前区持续性闷痛,于早上7点30分到达医院,尽管是新院区运行的首日,但医务人员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心内科、急诊科、介入导管室等多学科无缝衔接,完成术前评估、家属沟通及手术准备,7点51分,患者到达导管室,8点55分手术结束,(DTW时间为46分钟)医护团队凭借娴熟的技术,迅速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前降支闭塞,右冠狭窄95-99%,随即开通血管植入两枚支架,新院区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转危为安!

争分夺秒,成功救治,神经内科及介入科医疗团队顺利实施首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取栓,彰显了医疗团队高效专业的救治能力。



患者老年男性因突发急性脑梗死由120紧急送往我院,急诊科接到患者后,立即启动了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范高阳指导下,医院神经内科、介入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的救治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迅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并采用了介入取栓治疗技术,介入取栓全程仅用一个半小时,患者病情得到了成功救治。新院区首例急性脑梗死救治,不仅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也标志着新院区在急性脑梗等危急重症救治方面得到了坚实的步伐。

搬迁首日,小儿外科团队及手术室护理团队高效接诊并成功实施新院区首例急诊手术,以实战验证新院区医疗服务能力。


一名11岁男童因左侧睾丸附件扭转引发组织坏死紧急入院。小儿外科副主任郑兴率团队迅速启动应急流程,依托新院区数字化手术室及高清影像设备,精准完成坏死附件切除。手术全程仅40分钟,患儿术后状态平稳。首台手术的成功既是对新院区硬件设施的实战检验,更是对新院区诊疗流程和团队协作的实战考核。

随着新院区全面启用,医院将以“首日救治行动”为起点,持续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强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急救体系建设,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快速、更精准的生命守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