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宁区表彰了一批在“三所联动”工作中表现良好、成绩突出的个人,新泾派出所社区民警黄璐秋名列其中。扎根虹康居民区4年多,他坚持沉下去开拓思维、干中学敢于创新,总结提炼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工作法,为社区的安稳和谐不懈耕耘。
相比一些大型居民区,有着5000余人的虹康居民区不算大,黄璐秋说,走访发现,老年人比例可不小,将近占到总人口的一半。如此一来,想方设法做实做细为老服务工作,显得既紧要又必要。
上门时多几句关怀、走访时多帮点忙,如今,黄璐秋养成了随时电话沟通,接到求助立即回应的工作习惯。时间长了,黄璐秋和老人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一些高龄独居老人,除了日常的走访外,黄璐秋还会“盯”得紧,为他们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
其实,在当社区民警之前,黄璐秋干过多年的办案民警,得益于前期积累的宝贵经验,为解决好矛盾纠纷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工作思路。
说起辖区里具有长期性、深层次、复杂性特点的矛盾纠纷,黄璐秋表示,依托“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切实高效地解决“疑难杂症”,他自己梳理总结的“一听、二梳、三调、四解、五访”的“五步工作法”,经过不断实践也“疗效显著”。
“听”,要听得仔细,黄璐秋则是倾听。“走进当事人内心、了解其想法,达到情绪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信任,才能听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日常走访中,黄璐秋围绕当事人“语言、情绪情感、非语言行为”三个维度做好“共情式”倾听。
“梳”,先梳理清楚矛盾纠纷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和主要矛盾,根据主要矛盾来找准问题突破口,寻求调解之道。黄璐秋选择首先把“合情是前提、合理是基础、合法是根本”的工作思路提出来,并积极还原事实经过,为调解做好充分准备。
此前,为了解决好一起因楼上漏水导致的相邻矛盾,黄璐秋就先用好了倾听、梳理这两招。
因有心结,两家邻居不愿意面对面沟通,黄璐秋便主动当起了“调解员”。在倾听时,黄璐秋时刻以真诚的态度表达接纳,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找准问题根源和症结所在,一番谈话,楼上老人看出了黄璐秋的诚意。于是,在和老人商量好解决方式后,黄璐秋又来到楼下进行协商。最终,漏水问题得以有效控制,两家人的情绪都逐渐稳定。
“经常会接到居民的求助,矛盾纠纷占比不小。”黄璐秋的手机铃声时常响起。在他看来,矛盾纠纷“久拖不决必生变”,及时地干预、调处很重要。
其实,一个个案件调解下来,碰到的性格执拗、拒绝沟通的当事人不在少数,很多人更是带着“气”来,为原本就复杂的纠纷造成更多的麻烦。
对此,黄璐秋便会主动提出启动“三所联动”平台,积极营造“专业、客观、理性、公正”的调解氛围,让当事人清晰认识问题症结所在和解纷最佳路径。
“解”即解决,矛盾纠纷调处是过程,解决是关键。黄璐秋表示,在调解最终环节,要做到有理有据、掷地有声,不能模棱两可。对于达成的协议,做到当面交付和执行,推动纠纷调解结果落地,避免“节外生枝”。
不仅如此,细致的黄璐秋也同样看重“回访”这最后一环。“复盘反查,回头看,避免矛盾反弹和升级,确保彻底化解。”黄璐秋坚持做好24小时回访工作,对已化解的“重点类”“关注类”矛盾纠纷进行多次回访,切实掌握当事人思想动态和协议履行情况。
已连续多次荣获长宁公安分局个人嘉奖,黄璐秋始终保持谦虚谦逊的工作态度。他表示,从警之路光荣,人民警察的无畏与担当体现在办好每一起案件、守护社区平安。
图片来源于长宁公安分局
撰稿:闫 漫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