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防治哮喘日”,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的毕蓉蓉副主任医师、儿科的李晓、刘秀秀主治医师提醒大家:畅享清新呼吸,哮喘患者需要知道这些。
哮喘不只是喘,症状多样需警惕
提到哮喘,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喘息。但实际上,哮喘的症状并不只是喘。
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干咳,或者感觉胸闷,这些也可能是哮喘的表现。
医学上,我们把这类哮喘称为不典型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以及隐匿性哮喘。
所以,当你或家人出现这些不典型症状时,别掉以轻心,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关键。
哮喘虽无法根治,但可控可防
哮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即过敏原。
哮喘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化治疗,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旦确诊哮喘,呼吸专科医生会对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气道炎症等进行综合评估,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激素治疗是基石,自行停药不可取
说到哮喘的治疗,激素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些人担心激素的副作用,不敢用或尽量少用。
其实,长期规律地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安全且有效的哮喘治疗方法。吸入激素的剂量比口服小得多,而且属于局部用药,对身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这就是阶梯式(升级或降级)治疗方法。当哮喘症状缓解后,也别急着停药,应该继续规范使用长期控制药物,并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水平,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适当运动,生活起居有讲究
得了哮喘,并不意味着就要和运动说再见。适当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高免疫力,提升生活质量。
不过,运动时得注意天气和运动量,避免寒冷天气及剧烈的运动项目。运动前15分钟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也能有效预防运动诱发哮喘。
关爱哮喘患儿,生活起居记牢“三口诀”
1. 增减衣物需灵活。当下时节昼夜温差仍较明显,家长应关注一天中的温度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
2. 户外活动勤洗手。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户外活动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3. 树下花旁莫久待。春末夏初,户外花粉飘香,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家长应避免让患有过敏性哮喘的孩子在树下及花丛中长时间停留。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新选择
中医药治疗哮喘由来已久,不仅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发病时的不同表现予以个体化用药,在缓解期也会通过健脾益气、补益肺肾等方法来调护正气,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根据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使用起效迅速和具有精准靶向效应的西药,可以有效控制大部分哮喘患者的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对于难治性哮喘、激素治疗不敏感等患者,联合中医药治疗,不仅能减轻症状,还能减少激素的依赖和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封面素材及配图来源:摄图网
更多阅读☞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