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


什么是肠套叠?真的会严重到要开刀吗?

是的,这个留言不是一个罕见现象,也不是只有小宝宝才会得的疾病。

儿童肠套叠被认为是「小儿普外科三大急诊之一」,这种拖不得的「肚子疼」,有着起病急,发病率高,越拖风险越大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请儿科医生刘华老师,仔细跟大家讲一讲。

儿童肠套叠起病急、严重时需开腹

拖得越久风险越大

肠套叠是指在宝宝的肠道在蠕动时,一段肠管套入了另一段肠管子内。

如果把宝宝的肠管比喻为长袖的话,肠套叠就好比是「挽袖子」,就像下面这样。


图片来源:uptodate

大部分儿童肠套叠是特发性的,找不到明确的诱因,称为特发性肠套叠,可能和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有关;小部分是通过病理诱发的继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最常发生在 3 个月~5 岁,尤其是 6~36 月龄婴幼儿,5 岁以上大童也会出现[1]。通常男孩会多于女孩,比例大约 3:2[2]。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为什么说肠套叠拖不得呢?

这是因为一旦肠管发生套叠,如果不及时给它们抻开、疏通,肠道里的内容物就会在这里发生「大堵车」,就好比在手指上勒上一个橡皮筋,被勒住的手指会逐渐充血肿胀。

下路不通,上路还不停地有「车辆」汇入,用不了多久,套叠的部位,就会越撑越大,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肠梗阻、局部肠组织缺血坏死。

而坏死的肠组织是很脆弱的,容易被撕裂,造成肠穿孔,引发腹腔内壁感染(腹膜炎),严重时还会休克,危及生命!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如果能在 48 小时内确诊,一般不需要开刀,空气灌肠就可以使肠管复位。

如果时间拖得太久,大概率要开刀动手术,孩子不仅更遭罪,术后还要面临一定的感染风险。

所以,一旦怀疑孩子发生肠套叠,不要拖,越早送医越好!

儿童肠套叠无法预防

「尽早发现」是关键

绝大多数肠套叠的发生是没有预兆的,且病因不明确,这就意味着无法预防,想要避免严重后果,关键就在于「尽早发现」

腹痛、腹部包块和果酱样血便,是肠套叠的典型三联征。

但并不是每个肠套叠患儿都会同时出现这三个症状,同时出现三联症的患儿仅有不到 15% 。

约 20% 的小婴儿没有明显的腹痛表现

约 1/3 的患儿既没有黏液便或血便,也没有腹部包块

许多较年长的儿童仅有腹痛而无其他症状或体征

这时就需要家长们熟知且掌握肠套叠的常见表现,以便能及时发现,尽早送医。


小龄宝宝 ( 2 岁内不会说话或自我表达不清的的宝宝)

1. 阵发性的「哭闹-安静-再哭闹」模式

肠套叠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一阵一阵的肚子疼,即阵发性腹痛,大约每间隔 15~20 分钟会发作一次。

每当腹痛发作时,孩子通常哭闹且无法安抚,并且双腿会向腹部蜷曲,按压腹部哭闹会加重,持续数分钟后缓解,腹痛缓解后,孩子可能会恢复安静或能正常玩耍,再次腹痛时,会再次哭闹或精神萎靡,随着时间推移,发作会越来越频繁,程度会越来越严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 呕吐

呕吐是肠套叠的另一个突出症状,常在腹痛最初发作后不久出现,最初,呕吐物可能不含胆汁,但随着肠梗阻的进展,呕吐物通常会呈现胆汁样(黄绿色或深绿色的外观的液体或混有黏液)。

3. 腹部包块

在孩子哭闹的间歇期,仔细触摸孩子腹部,可以在右中/上腹处摸到「腊肠样」的包块


*箭头指向位置为肠套叠引起的腹部包块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4. 果酱样血便

肠套叠刚发生时,孩子可能会有 1~2 次正常大便,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大约在病发后 6~12 小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果酱样大便(血便),这是肠缺血的重要标志。

左滑查看真实图片



⏰ 提醒2岁内儿童,只要出现以上 4 个症状中的 1 个,就要考虑肠套叠,立刻就医!

5. 休克表现

患病晚期,孩子会出现反应差、四肢冰冷,这提示肠坏死的可能,或将危及生命。



大龄宝宝(大多 2 岁以上,能说话、清楚表述不舒服症状的宝宝)

1. 「腹痛-缓解-腹痛」模式

大龄儿童会有一阵一阵的明显「腹痛-缓解-腹痛」模式。孩子可能会描述「肚脐周围痛」「一阵阵绞痛」,在疼痛缓解期,可能玩耍如常。许多较大儿童仅有腹痛而无其他症状或体征。

2. 呕吐

大童呕吐的发生率略低,但仍是重要信号。

3. 血便

跟小月龄患儿相比,血便出现得时间相对较晚,可以肉眼看到大便带血或仅在大便化验时表现为「隐血阳性」

4. 腹部包块

少数患儿能被摸到腹部包块。


除却以上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能仅仅表现为嗜睡或意识改变,没有腹痛或便血。

如果孩子出现无法解释的嗜睡,或意识改变等其他「异常表现」时,也应考虑肠套叠的可能,尽早就医。

怀疑孩子是肠套叠

该如何高效就诊

怀疑孩子是肠套叠,可以优先挂「小儿外科」「儿科急诊」,以免延误治疗。

⚠️ 就医时,家长应注意:

● 就医过程中,暂时不要给宝宝喝水、喝奶、吃东西,进食可能会加重肠套叠症状;

● 不要自行给宝宝吃止痛药、止吐药、止泻药,这些药物对肠套叠无效,还可能会加重病情或掩盖症状。

肠套叠检查通常首选腹部超声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非手术性还纳(盐水或空气还纳)手术还纳(开腹手术)

● 在生命体征稳定且没有肠穿孔和休克证据的情况下,会优先采取非手术还纳法,即使用盐水或者空气灌肠,促使套叠处的肠管复位,成功率很高。

● 无法进行非手术性还纳的或非手术性还纳不成功的,则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肠套叠没有那么常见,但发病急很容易被延误,家长对孩子不适症状的掌握往往可以让我们占尽先机。

肚子疼多种多样,孩子说不清道不明,我们在这里也给家长们准备了一个小妙招——用☝️一根手指来初步判断孩子的肚子疼可能是咋回事。







参考文献

[1] Charles T. et al.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A Clinical Review. Acta Chir Belg. 2015 Sep-Oct;115(5):327-33.

[2] Jose H Salazar. 儿童肠套叠. UpToDate临床顾问.专题最后更新日期:2024-07-12.

[3] https://teachmepaediatrics.com/surgery/abdominal/intussusception/

[4] https://clinicalgate.com/intussusception/

本文专家


刘华


合作专家

北京和睦家医院

儿科主治医师


孔令凯


审核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儿科学 硕士

卓正诊所儿科主治医生

策划制作

策划:燕嬷嬷

监制:大力

排版:刷子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