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汉桓帝正欲批准朝廷举荐“清公亮直”的周举担任宰相的奏疏,便惊闻周举病逝噩耗,“深痛惜之”,发出诏令:“周举品行堪比清廉忠直的古人伯夷与史鱼,忠贞超越春秋随会与管仲。他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间均成绩斐然,朕予以褒赏,擢拔他为九卿。朝廷刚要任命他为宰相,以统领百官辅佐朕处理朝政,不料他溘然病逝,未能在更大舞台上大展宏图,使‘朝廷愍悼,良为怆然 ’特此诏令朝廷大夫以下官员,于发丧日集体前去吊唁。'同时‘加赐钱十万’,以旌表周举高尚品德!”


(一)优秀幕僚

周举字宣光,身材粗短,面容丑陋,虽其貌不扬,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他是典型的“猪八戒喝磨刀水----内秀(锈)”,史载其“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京师文化界敬佩其博闻强识,称其为“《五经》纵横周宣光。”

周举被司徒李郃(hé)辟为属官时,适逢“汉宦官之贤者”孙程发动“西钟政变”,“诛灭诸阎”后拥立汉顺帝即位。有人建议:“阎太后与新帝并无母子情分,应该将阎太后从皇宫迁往偏殿,新帝从此不再朝见阎太后。”朝臣对阎氏兄妹专权早已深恶痛绝,异口同声赞同此建议。

周举从李郃口中得知此事后,深感事情重大,恳请李郃劝谏汉顺帝:“古时,郑庄公因母亲姜氏协助弟弟叛乱而发誓‘不到黄泉,不与母亲相见’;秦始皇怨恨母亲淫乱,与其断绝来往。两位君王后来在颍考叔、茅焦劝谏下,分别与母亲母子相认,被史书传为美谈。现在,阎氏势力已被铲除,无需担心死灰复燃。阎太后独自被幽禁离宫,如因悲愁患病乃至出现不测,‘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一旦将阎太后迁离且新帝永不朝见,您贵为司徒,后世人必定将过错归咎于您!因此,您应该秘密表奏朝廷,劝谏新帝为群臣做表率,捐弃前嫌一如既往侍奉并朝觐阎太后,以满足天下人孝道之心及对新帝的期望!”李郃言听计从,“即上疏陈之。”汉顺帝虽然年仅十岁,却颇识大体,从谏如流,未将阎太后迁移,且继续至东宫朝见阎太后。

新任司徒朱伥某日退朝回府愁容满面,对周举说出原委:孙程等人自恃拥立汉顺帝有功,早朝时怀揣表章争先恐后“上殿争功。”汉顺帝被激怒,将他们全部流放至边境县邑抵罪,且命令洛阳令催促监督他们启程。朱伥深知处罚过重,但摄于汉顺帝龙颜大怒,不敢劝谏,因此闷闷不乐。

周举胸有成竹劝说朱伥:“当初朝臣在西钟下讨论时,若非孙程等人当机立断先发制人,陛下岂能顺利上位?陛下不念孙程等劳苦功高大德,反而因小过而处罚他们,万一他们死在流放途中,陛下必定背负‘杀功臣’骂名!请您趁他们现在尚未离京,紧急上表劝谏陛下!

朱伥面露难色:“陛下正发怒,我此时上表,必定招致陛下怪罪斥责!”

周举鼓励他:“您是年愈八旬的耄耋老人,身居宰相高位。您今日不‘竭忠报国’,反而爱惜生命安于受宠,意欲何为?您即便因此保全禄位,依然将被朝臣讥讽为佞邪之臣;您若因‘谏而获罪,犹有忠贞之名!’您若不采纳我的建议,‘请从此辞’!”

朱伥被他的言辞感动,“乃表谏,帝果从之。”


(二)造福地方

周举被举荐为茂才担任平丘令,身居江湖而忧庙堂,“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重臣们“见之叹息,共上疏称(周)举忠直”,恳请皇帝将周举的奏疏放在御座旁“以为规诫。”

他升任并州刺史后,得知太原郡有个名为“龙忌之禁”的特殊习俗。原来,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被烧死介山,当地流传神灵曾指示,每到介子推遇难的冬月,当地官吏及百姓严禁用火煮食。因整月吃寒食,导致“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周举创作祭文至介子推祠庙祭祀,文中言明寒冬无火会“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同时劝谕百姓打消顾虑,冬月生火吃热食。从此,“龙忌之禁”习俗被革除,官吏与百姓安居乐业。

(三)忠言进谏

周举经司隶校尉左雄大力荐举,“征拜尚书”,在朝廷“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重朝廷,左右惮之。”

当时,“河南、三辅大旱,五谷灾伤。”汉顺帝急得“亲自露坐德阳殿东厢请雨”,诏令河南京畿一带隆重“祷祀河神、名山、大泽”,且因周举“才学优深”,特意策问招致灾祸的根源,令其“分别具对,勿有所讳。”

周举旁征博引,指出灾害发生的原因在于君王未施任政及宦官狐假虎威,建议汉顺帝“出后宫不御之女,理天下冤枉之狱”,废黜不合格官员。汉顺帝召见周举等重臣“问以得失。”周举等人认为,只要朝廷慎重选拔官员,“去斥贪污,离远佞邪......则时雨必应。”汉顺帝问:“百官贪污佞邪者为谁乎?”重臣们面面相觑,周举直言不讳:“‘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忠贞也;阿谀苟容者,佞邪也。’司徒刘崎视事六年,尸位素餐,从未进过‘忠言异谋’,他便是这类人!”

汉顺帝因“灾异数见”,怀疑是因自己即位后不承认北乡侯刘懿(东汉第七任皇帝)正统性、仅以诸侯王礼仪安葬刘懿所致。于是诏令朝臣商议,打算给予北乡侯尊谥且名列祖庙。群臣争前恐后赞同,周举却力排众议反对:“......‘今北乡侯无它功德,以王礼葬之,于事已崇,不宜称谥。’灾祸频发原因,绝非在此!”司徒等七十人如梦初醒,一致赞同周举意见,“帝从之。”


(四)八俊之首

大将军梁商病逝前,汉顺帝“亲临幸,问以遗言。”梁商极力举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周举由此被拜为谏议大夫。

汉顺帝为打击贪官污吏,发现地方人才,精心挑选“素有威名者”八人组成中央巡查组。因八人同时在朝廷被征拜,被天下人尊称为“八俊”。周举被拜为侍中,与其余七人“分行天下。”巡查组一旦查实州郡刺史及二千石高级官员有贪赃枉法行为,立即采取留置措施,通过驿站把奏章飞送朝廷。对证据确凿的县令级别及以下官员,当场逮捕法办;如果发现“清忠惠利,为百姓所安”的清廉地方官,巡查组立刻表彰并奏报朝廷备案。周举沿途“劾奏贪猾,表荐公清,朝廷称之。”

周举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年仅四十五岁。他的英年早逝,令天下正直人士及汉顺帝叹惋不已。而周举不徇私情弹劾左雄一事,更使其名垂千古,令天下人叹服。

左雄担任尚书令期间,大力举荐周举担任尚书(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周举不负厚望,勤奋工作,深受好评。不久,左雄升任司隶校尉,多次举荐原冀州刺史冯直担任军中将帅。周举得知冯直先前曾因贪赃受过朝廷处罚,对左雄公开举荐污点官员极为愤慨,毅然上书弹劾左雄。此举令朝臣议论纷纷,不少人指责周举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白眼狼。左雄却不以为忤,反而给愤愤不平的同僚们讲了一个典故:

春秋时晋国晋国正卿赵盾慧眼识珠,破格提拔韩厥担任三军司马统管军纪。在晋秦 河曲之战时,赵盾的专车司机目中无人,驾驶战车在阵中任意乱闯,严重动摇军心。韩厥铁面无私,“以军法戮宣子仆。”赵盾不徇私情,反而当众称赞韩厥执法如山,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

左雄对周举弹劾自己心悦诚服,他对愤愤不平者解释:“我当年曾侍奉过冯直父亲 ,冯父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又与冯直是铁哥们,因此举荐人才时倾向冯家父子。这充分证明我有私心!周举由此弹劾我,正好比当初韩厥不徇私情执法如山一般,我心服口服!”天下人了解实情后,对左雄及周举佩服得五体投地。

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是古往今来天下男人追求的极致目标。但是,才比子建,大抵能通过自身锲而不舍的努力达到,貌比潘安却更需要先天因素。因此,像周举这样虽颜值不足但德才过人者,才是真男人!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