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汉景帝刘启绝对是个"狠角色"。这位爷10岁就敢用棋盘砸死堂弟,34岁眼都不眨就把老师晁错送上断头台,45岁时连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周亚夫也不放过。这么个"杀人如麻"的主儿,怎么就被后世夸成明君了呢?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暴力明君"的另类人生。
10岁的"熊孩子":棋盘杀人事件
话说汉景帝小时候,那可是个标准的"熊孩子"。那年他才10岁,和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下棋。两个小屁孩下着下着就吵起来了,刘启这个暴脾气,抄起棋盘就朝刘贤脑袋上招呼,直接把人家给开瓢了!这哪是下棋啊,简直是玩命!
刘贤他爹刘濞听说儿子被砸死了,气得直跳脚:"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愣是没把儿子尸体运回封国,直接在长安埋了。从此这位吴王就装病不上朝,躲在吴国偷偷磨刀,这一磨就是二十多年。要我说,刘启这熊孩子可给老爹汉文帝惹了个大麻烦!
34岁的"塑料师生情":晁错之死
转眼刘启当上皇帝了,他的老师晁错天天在他耳边念叨:"陛下啊,那些诸侯王都得削!削了会反,不削也会反!"结果真把吴楚七国给惹毛了,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了。
叛军都快打到长安了,景帝一拍脑门:"要不把我老师杀了吧?说不定叛军一看晁错死了,就退兵了呢?"这脑回路也是清奇!可怜晁错,穿着朝服就被拉去腰斩了,连顿断头饭都没吃上。
苏轼后来吐槽这事说:"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意思是项羽不杀刘邦还有点儿君王气度,您这杀老师可太不讲究了!不过景帝后来发现,叛军根本不是冲着晁错来的,人家是要他的皇位!这才赶紧派周亚夫去平叛。
45岁的"卸磨杀驴":周亚夫之死
周亚夫可是个狠角色,三个月就把七国之乱给平了。按理说这么大的功劳,怎么也得封个万户侯吧?结果景帝倒好,先给人家升官,再找茬把人家关进大牢。
周亚夫在牢里绝食抗议,活活把自己饿死了,景帝这招"卸磨杀驴"玩得是很溜,估计是看周亚夫在军中威望太高,怕将来镇不住。
为什么他还是明君?
说了这么多黑历史,这位"杀人狂魔"怎么还能被称为明君呢?咱们来数数他的闪光点:
政治上:刘邦建立大汉朝时,下属的“自治郡”有42个左右,汉景帝在位期间,这个数据下降了多一半,而且收回了部分诸侯国的权利,算是初步完成了中央集权;
经济农业上:推行“三十税一”,“赐民爵”,修建水利工程,禁止奢侈手工业,强制保障农业劳动力,让大汉朝的家底开始显著增加,后来汉武帝打匈奴的勇气,不少都来源于此;
外交上:延续了刘邦花钱买平安的策略,没有意气用事,让大汉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人口及社会稳定上:据不完全统计,汉景帝在位期间,大汉朝的人口,比刘邦刚建国时,增加了约50%,而人口大规模增加的同时,刑案的数量却直线下降,这个数据比汉文帝在位期间,下降了约30%,也就是说汉景帝在位期间,社会环境也在持续向好;
总而言之,景帝虽然私德有亏,但治国理政确实有两把刷子。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个"工作能力超强但脾气暴躁的领导",历史评价人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明君也可以是个"暴力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