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路的版图上,广深铁路是一条非常特别的路线,它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曾创下了我国铁路史上诸多得第一记录,是我国首条时速超过一百六十公里的快速铁路通道,被誉为是中国铁路现代化的标杆。
如今,这条四线并行的铁路线,去年运营收入27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60亿元,营收规模与盈利水平之高,一点不输于号称是我国最赚钱的高铁线路京沪线。这样一条赚钱的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呢?
广深铁路的建设史
这条铁路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的广九铁路。1907年,清政府为抗衡英国控制的港九铁路,启动广九铁路华段建设,1911年10月8日,广九铁路通车,当时的广九铁路由广州大沙头经吉山、石滩、石龙、东莞、樟木头、深圳至九龙红磡。其中广州至深圳段铁路称为广深铁路,长147.3公里。
通车的单线铁路成为连接广州与香港的唯一陆路通道。这条诞生于屈辱中的铁路,在改革开放前始终保持着原始形态,单线铁路上开行的客车只有三趟,一趟特快、一趟直快、一趟慢车,日均发送旅客1500人次左右,只有在广州交易会召开期间,客车的上座率才会由平时的百分之五十上升到百分之百。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来往于广州与深圳间的客流中商务流的比例越来越大。当“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响彻南粤大地,广深铁路的运输瓶颈骤然显现,1983年日均客流突破5万人次,既有单线运能仅能满足需求量的40%。彼时国家财政无力支撑铁路建设,广东省以破釜沉舟之姿开启制度创新,1984年成立广深铁路公司,成为中国首个实行“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铁路企业。
通过发行债券、引进外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将票价上浮50%获取建设资本,这种被戏称为“抢铁模式”的融资机制,不仅让复线工程在1987年提前通车,更开创了市场化铁路建设的先河。随后,广深铁路由单线改建为双线铁路,运输能力提高70%。
1994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试车成功,广深铁路形成两条时速160公里、一条时速120里的三线并行铁路,年发送旅客达到2800万人次。1998年,广深铁路电气化改造引入瑞典X2000摆式列车,将速度提升至200公里/小时,这项耗资23亿元的项目使中国首次触摸到高速铁路的门槛。曾经代表我国铁路最高水准的“蓝箭”动车组在这里率先投入运用。
2007年04月15日 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的广深四线工程顺利通过初验,交付使用,形成客货分离、高低速分线的智能路网,这是我国首条公交化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初步实现了广深间高速和普速、客运和货运的分线运营。至此,广深铁路的投资总金额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如今,广深城际铁路每天开通167趟列车,最小行车间隔6分钟,全程运行时间压缩至60分钟,较其他车次最大节省40分钟,使得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真正进入一小时生活圈,为跨城通勤和出行的旅客提供便利,每年发送旅客超近6000万人次。
这条铁路线催生出独特的“钟摆经济”:东莞电子厂的技术骨干清晨乘动车赴深圳参加研发会议,傍晚携设计方案返程投产;香港金融从业者通过广九直通车实现深港双城通勤,带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日均资金结算量突破千亿元。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产业带的聚合效应。广州站30公里半径内聚集了全国近6成的服装批发市场,深圳站周边崛起华强北电子产业帝国,东莞石龙镇依托铁路枢纽发展出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集群。统计显示,广深铁路沿线每公里GDP产出达38亿元,是广东省平均水平的4.7倍。
根据广深铁路发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全年营收271亿,净利润高达10.6亿元。按单里程计算,它的营收水平超过了京沪高铁线路,利润之高更是让业内同行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