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仁左右是一个侵华日军老兵,他的手里收藏着一份档案资料——《事变纪念写真帖 昭和十二、十三、十四年 世田谷街道部队》。

在这份档案之中,永井写下了他在南京时的记忆,这份档案也成为了记录日军在南京暴行的珍贵史料。



进攻南京

日军炮兵第15联队

永井所属的部队为日军上海派遣军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据档案资料记载,日军第15重炮兵联队拥有重型榴弹炮和加农炮,最大口径的是四五式240毫米榴弹炮,主要用于远程火力支援和攻坚作战。

日军炮兵第15联队有炮兵1500人,下辖3个大队(营级单位),每个大队配备4-6门火炮。永井所在的第三中队拥有10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两门,这种重型大炮由牵引车牵引移动。在进行作战时,100毫米加农炮能够击穿坚固的工事和坦克装甲。

永井认为:日军炮兵第15联队是华中地区最精锐的炮兵,其他战场的炮兵都是老式火炮,不具备炮车牵引功能。每次开炮完之后,必须用人力将大炮推回来。



日军炮兵

1937年12月,永井所在的炮兵奉命向南京城发起进攻。在进攻南京时,炮兵第15联队隶属于日军第6师团。南京城有高大厚实的城墙,日军常规的75毫米野炮无法轰开城墙。

永井所在的100毫米重炮部队发挥了作用。在重炮的连续轰击之下,南京城墙被轰开一段缺口,日军从这个缺口蜂拥而入。虽然中国守军在缺口处与日军进行厮杀,但最终还是被日军冲入了城内。



占领南京

突围成功的中国军队

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永井所在的炮兵部队进城扫荡。永井的日记里写明,当时炮兵联队刚进入南京就正面遭遇了突围的中国军队。根据档案资料《南京防卫军与中国军队》记载,这支从正面突围的军队是第六十六军,这是从广东动员来的地方部队。

第六十六军是来自广东的地方部队,军长叶肇(兼任第160师师长),下辖第159师(谭邃)和第160师。南京保卫战打响前,该军与邓龙光的第八十三军共同组成粤军部队,参与南京保卫战。



激战

12月12日晚上,由于唐生智下达的撤退命令太晚,导致守城部队陷入混乱。第六十六军决定从正面突围,这支部队就在南京城墙以东、玄武湖以南的地区集结,然后顶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日军发起反突击。

一路上激战打得很惨烈,第160师在军长叶肇的率领下,抵达岔路口时与日军激战。第160师一度被日军分割,军长叶肇甚至被日军俘虏,但他很快化装为挑夫逃走。其余大部分士兵猛攻日军,成功地杀出了重围。

另外一支部队159师,则在仙鹤门一带与日军遭遇,双方随即爆发激烈的战斗。第159师面对优势日军,同样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但是他们这种打法是正确的,当时日军还未站稳脚跟,第159师猛打猛冲虽然付出了伤亡,但大部分都突出了重围。



突围

永井在日记中写道:当时第15炮兵联队在仙鹤门与159师遭遇,炮兵们没有想到一个师的兵力竟然猛冲而来,日军炮兵大队长在冲击中被踩在脚下,第159师的官兵从他的身上踩踏过去。

第六十六军的两个师,最终向东突围成功,冲出重围的士兵摆脱日军的围攻后,抵达了江苏句容,然后向安徽转进。相比起南京城内被屠杀的几十万军民而言,他们的突围是成功的。



1.5至2万名被杀的俘虏

当第六十六突围成功之时,也有城中的部队放弃了抵抗,也放弃了拼死突围。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的1.5至2万名俘虏在紫金山麓放下了武器,几万人被一个中队(200人左右)的日本兵缴了械,并像鸭子一样被押着往城外走。

永井很清楚地记得,对于成千上万的俘虏,联队长认为没有粮食养活他们,决定将他们全部处置。所谓的处置就是将他们全都杀死,这在当时日军中是普遍做法,没有一个日本兵觉得残忍。



缴械

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就是著名的“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德械师”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打得很好,可是日军占据了空中优势,又有军舰的主炮协助轰炸。在平原地带上防守的“德械师”损失殆尽,1.6万人阵亡在上海。

南京保卫战开始前,第八十七师残部被调往南京,补充新兵后继续坚守南京城。但是补充新兵的时间太短,新兵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很多士兵都是抓来的壮丁,他们甚至对开枪杀敌的事情并不擅长。

日军进入南京城后,这2万来人的新兵没有拼死抵抗,他们主动放下了武器,期望日军会遵守《日内瓦公约》不虐待俘虏。可是日军根本没想虐待他们,日军只想直接将他们杀死。



杀俘

永井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屠杀的地方主要在下关,一车又一车的俘虏被拉往江边,然后用机枪扫射,随后又用刺刀一个个补戳,确定人都死光以后,又浇上汽油焚烧尸体,进行毁尸灭迹。每天都有成车的俘虏被拉到江边,又有成批的尸体被抛入江中。

一个多月后的1月26日,永井去扬子江边送战友渡江,那时他还能够看到江面上漂浮着尸体。甚至到当年的4月份,也就是三个月时间过去了,江面上依然还有很多漂浮着的尸体,可见当时日军的杀戮有多重。



地狱

六张照片记录下的暴行

永井在南京期间,与他的部下小池上等兵一起,用相机拍下了6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下了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这6张照片与永井的日记一一对应,成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第一张照片:(1937年12月12日)照片的名称是“在紫金山北麓与众多敌残兵激战之地”。这张照片记录是永井所在的第二大队被159师的火力压制,第一大队派兵支援后的情形。日军在支援的过程中,一个通信兵被倒下的汽车碾压而死。



第一张照片

第二张照片(1937年12月14日)照片的名称是“仙鹤门北面投降的8000名敌人”。永井对照片的注释为:“俘虏敌人达1.5万人,听说让各部队自行处理。看到一个少校被斩杀的场面,斩杀的人喊着‘万岁’,说是为了壮胆。我也杀死了一个,这实在不是一件轻易能做到的事情,根本挪不动腿刺不出去。”实际上,这张照片明确地说出了斩杀俘虏的情形。



第二张照片

第三张照片同样是14日,对应了仙鹤门镇被俘士兵的情形,永井对照片的解释为:俘虏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我们的衣服却不如乞丐。这批俘虏穿着新衣服,他们是中国军队第七十一军第87师的士兵,大多都是补充进来的新兵,很多人没有经过军事训练,所以战败后立刻投降。照片上的这些俘虏,最终都被残忍杀害了



第三张照片

第四张照片是永井私藏的照片,当时害怕被宪兵搜走,他将照片藏在写真帖的衬纸里带回了日本。这张照片名为“(日本兵)正在看斩首后的军刀”“南京陷落后,南京城外,日本兵的姓名无法确认。由驾驶员小池上等兵拍摄。头与肩彻底分离。”



第四张照片

这是日军杀人后擦拭军刀的照片,这表明日军在残忍杀害俘虏后,军刀上沾满了血迹。为了使军刀不被血迹侵染后生锈,日本兵将刀上的血迹清理。这表明当时就连普通的士兵都参与了杀人,按照永井的记录,当时通信兵、卫生兵和炊事兵都参与了屠杀。



第五张照片

第五、六张照片是驾驶员小池上等兵拍摄的,小池上等兵是永井的手下。这两张照片拍摄的是屠杀俘虏后的情况,俘虏们被杀死后尸体堆积在一起,现场情况令人惨不忍睹。

这些被杀的俘虏都是第七十一军第87师的新兵,他们在参加这场保卫战中被日军俘虏,最终都被处决在了这里。而毋庸置疑的是,两张照片里的尸体不过是被屠杀的士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第六张照片

日本兵永井收藏的这份档案资料,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情形,这些照片成了日军屠城的铁证。2024年这一则档案被日本学者笠原十九司报道后,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新证据。

历史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记忆却未曾远去。今天我们再透过这份档案资料,仍然能够看到当年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种种暴行。这段历史不容后人遗忘,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够走向更好的未来。



笠原十九司

参考文献:

1.张宪文.《南京大屠杀史料集》(72卷)

2.张纯如(Iris Chang)《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

3.权威报道:扬子晚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日本学者发掘日军炮兵所拍照片进一步揭示真相》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436894095757272&wfr=spider&for=pc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