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14年辅警
获72面锦旗、11封感谢信
他一句话就能让矛盾双方松了眉头
还帮近20个离散家庭重续前缘
鄞州五乡派出所辅警朱宏伟
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有“魔力”的人
面对群众和同事的评价
他却总是摆摆手说
“哪有什么魔法?
只不过是把街坊的事当自家事办!”
今年45岁的朱宏伟是新宁波人
1992年时就随父母来甬搞种植业
2000年,他又来到五乡
因为向往帅气的警服
2011年3月他加入公安队伍
成为五乡派出所的一名辅警
这一年,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面锦旗
“那时刚工作半年,晚上在村口巡逻时
查获了一辆被盗的电动自行车”
将被盗车辆物归原主后
朱宏伟就收到了群众送来的锦旗
这份“意外之喜”也坚定了他的信念
“为老百姓办事要多用心!”
从那以后,朱宏伟跑得更勤了
14年间踏遍了五乡每一个村落
“老朱是五乡的‘线下红人’,认识的人多
而且他是公认的热心和用心
找人寻亲的都爱找他帮忙”
提起朱宏伟,同事朱丽霞这么说
他有一部特殊的手机
里面有一堆他自制的“稀奇”图片
每张图片上半部分是地图
下半部分是人物照片
还有姓名、家属联系方式等备注
“制作这个,就是为了方便寻人”
基层跑了14年
“人头熟”还帮朱宏伟
赢得了“寻亲达人”的头衔
并且收获了大量锦旗
就在4月3日下午
来自江苏的陈师傅一家找上门
希望找到失联的堂哥
陈师傅的父亲在宁波长大
有8个兄弟姐妹
后因工作迁往江苏,断了联系
这一断,就是66年
民警查询户籍信息找出“目标人物”
然后委托朱宏伟前去核实沟通
确认对方是陈师傅的堂哥后
朱宏伟详细了解当年“断联”的原因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劝说
当事人同意见面
就这样,66年的漫长等待
终于在此刻画上圆满句号
朱宏伟常说
寻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找人是“第一难”
“第二难”就是破除心结
起初帮人寻亲,他也碰壁过
事后经自我反省,他总结原因
是没有破除当事人的“心中坚冰”
对方选择不原谅
最终这份“前缘”没有续上
“所以后来我做思想工作时
一直强调要真诚待人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这才是和解的根本之道”
朱宏伟一再强调“心灵加码”的重要性
“千里寻亲喜相聚 无私援助好公安”
这是3年前祖籍云南的小王送的锦旗
这段团圆故事
离不开朱宏伟的“心灵破冰”
挨了父母“唠叨”
创业失败的小王觉得无颜见家人
便从此不再与家里人联系
10年寻子无果的两位老人
获悉小王在五乡出现过,便来寻求帮助
朱宏伟接下这份寻亲“差事”后
各处走访终获联系上小王
“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你爸妈还生病了,尽孝要尽早
不然会留下一生的遗憾”
朱宏伟还用“催婚”的话题拿自己“开涮"
小王卸下了心防打开了话匣子
经过朱宏伟的进一步了解
得知小王几年前偷偷回过老家
但只是远远看了一眼就转身离开了
“其实小王需要的就是一个‘台阶’
我让他见面时什么也不用多说
拥抱一下就好了
对他的父母,我也是这么交代的
因为他们的心里话,我早帮他们转达了
有些事要‘难得糊涂’”
见面时,小王张开手臂的瞬间
他母亲佝偻的背突然挺直了
这个迟到的拥抱
令人想起孩子幼时扑向自己的模样
老朱也悄悄抹了把眼角的泪
类似的寻亲故事还有很多
这些年来的街巷奔走,磨破了鞋底
也磨出了朱宏伟的“战绩”
他帮近20个家庭成功再续前缘
面对寻亲者,他不讲大道理,只说实在话
替倔老头递根烟
给赌气的小辈讲自己年轻时的糗事
把双方憋了几十年的“对不起”“我想你”
翻译成家长里短的唠叨
老朱的魔力
大概就是让那些扎在时光里的刺
慢慢长成牵住缘分的线
“老朱,我家灯坏了”
“老朱,我家进蛇了,吓死了”
14年来,朱宏伟俨然成了群众自家人
群众对他更是信任有加
“搞不定的事,就喊老朱!”
各种民生“疑难杂症”
到他手中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前段时间
五乡派出所就接到过这样一起警情
楼上宾馆,楼下烧烤店
再加上店主好唱歌,噪音扰民纠纷出现了
宾馆老板找上门理论,结果遭反怼
双方闹得很僵,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纠纷调解了很久,始终得不到解决
朱宏伟接手这一纠纷调解后
马上打电话过去沟通
对方一听是“熟人”老朱
说话的语气都温和了几分
之后他不断上门劝说、做工作
矛盾双方终于松了口
“最后一个说‘卖我一个人情’
一个说‘卖我面子’,然后达成了赔偿”
朱宏伟自嘲
自己的“面子”有些时候挺值钱
事实也是如此,老朱的“面子”
就是街坊用信任编织的温情纽带
14年辅警生涯
72面锦旗、11封感谢信
老朱走过的路,早已比五乡的街巷更长
这条路上没有“魔法”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温度
来源:鄞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