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辜学武
编辑 | 阿树
特朗普4月初对全球发动关税战后,各国反应不尽相同。有“秒跪”的越南和柬埔寨,有“半跪”的日本和韩国,也有坚决“不跪”的中国、加拿大,更有一种颇为复杂的“不跪”姿态——欧盟——不跪中也发出了异想天开的信号。
“跪”和“不跪”的标准在哪里?“跪”就是委曲求和,不加任何反抗和批评地迎合美国的要求,开出一系列让特朗普“消气”的清单,争取打动他,让他取消“关税惩罚”。
“不跪”就是不仅不接受美国的所谓“对等关税”,而且还勇敢地提出反制措施,针锋相对地推出“报复性关税”。这不是让特朗普“消消气”,而是灭灭他的“威风”,迫使他这个自以为不可一世的美国总统“知难而退”,回归平等协商。
“半跪”介于“跪”和“不跪”之间。“半跪者”虽敢于批评美国的不是,也敢于揭露所谓“对等关税”的荒谬,但不敢祭出“报复性”的反制措施,而是试图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礼”的卑谦方式,让特朗普回心转意。
中国“不跪”的立场显然是最为坚定的。在祭出反制关税时,北京的“报复速度”异常罕见,没有给华盛顿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间。你“罚”我145%的关税,我立刻“回敬”你一个125%的罚单。
自2025年4月12日起,中国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由84%提高至125%
事实上,北京的125%关税是叠加在原有关税基础上的“报复性关税”,在许多产品领域里两者加起来可能远远超过145%,“对等关税”招致“对等报复”,这是“不跪者”的逻辑,美国应该心知肚明。
加拿大的“不跪”在情理之中。面对要让加拿大“亡国”的特朗普,屈服于他对加拿大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威胁,对于大多数加拿大人是不可想象的。总理马克·卡尼祭出的25%“反制关税”可以说是顺应了加拿大人的“民心”,一种渴望“报复”的民意。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亲美的冯德莱恩,和她领导的与美国深度捆绑的欧盟,这次竟然也选择了“不跪”。但冯德莱恩的“不跪”,显然又有一些异想天开的色彩。
反感特朗普
欧洲选择“不跪”,原因可能要复杂一些。
这可能与欧洲主流民意和政治精英对特朗普的反感甚至敌意有关。对于他们来讲,在特朗普20%-25%的关税要挟面前,“跪”下来无异于向摧毁欧洲赖以生存的“自由贸易秩序”的“叛徒”投降。
欧盟成员国在特朗普向全球开战后的一星期,就决定对美国商品征收220亿欧元的反制关税,其速度之快,决心之坚定,在欧盟同美国打交道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欧盟的决策机制一贯以缓慢低效而闻名,然而这一次却让人眼睛一亮。更何况,这个决定是在特朗普已经明确发出威胁的情况之下做出的,可以看出,欧洲人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在明确表示“不跪”之前,冯德莱恩领导的欧委会,还试图给特朗普一个台阶下,提出欧美之间干脆来个“零关税”,一了百了,彻底解决大西洋两岸的贸易争端。
欧盟向美国提出“零关税”协议
然而,欧盟的“零关税”建议遭到特朗普的断然拒绝。按照他的算法,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3500亿美元,他要欧盟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尤其是液化天然气,把美国的“逆差”降到“零”。
欧盟要“零关税”,特朗普要“零逆差”,南辕北辙。不加反抗地“跪下”接受特朗普20%的“对等关税”,对欧盟来讲是不可接受的,即使10%也不行。
反制不可避免。
按欧盟的估算,华盛顿对欧盟成员国征收的所谓“对等关税”至少涉及价值3700亿欧元的欧盟对美出口产品,约占欧盟对美国出口总额的70%,如不堵住,欧盟的经济增长会付出0.3%-0.5%的代价。
事实上,欧盟的“不跪”也是特朗普逼出来的。作为西方世界的老大,他对欧洲是一点面子也没有留。他警告,如果布鲁塞尔对他的保护主义政策采取报复措施,他将毫不留情地切断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这与他对欧盟一贯的反感一脉相承。早在今年2月,特朗普在谈到欧盟时就表示,“他们可以报复,但报复不可能成功,因为我们只是突然戒掉它。”“我们不会再买(欧洲的东西了)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就赢了。”
罕见的共识
欧盟这次选择“不跪”,也是破天荒一般凝聚了强大的政治共识。像这样重大的决策,欧盟委员会需要两个多数的支持:27个成员国中须有15个赞成,而且它们代表的人口必须至少占欧盟人口的65%。
4月9日的投票中,只有匈牙利投票反对“不跪”。27个成员国中26个投了赞成票,连特朗普的忠实粉丝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赞成“报复”美国,看来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对特朗普是“死忠”。特朗普一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
法国一直是最直言不讳地表示需要对美国关税做出强烈回应的国家之一。爱丽舍宫一位官员对美国媒体表示:“反制措施必须覆盖所有领域,不仅仅是商品,还应动用我们现有的所有手段。”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甚至曾经建议,欧委会应该考虑使用欧盟所谓的“火箭筒”,即反胁迫工具来应对美国的“对等关税”压力。在“不跪”这个问题上,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似乎是欧盟内最和谐的盟友。
欧洲的“不跪”,可能还与冯德莱恩对自己的“双重战略”充满自信有关。她一方面以“不跪”向华盛顿展现强硬,另一方面又向特朗普发出信号,“报复关税”不是目的,欧盟愿意与美国通过谈判达成交易。
欧盟委员会在投票后发表声明称:“欧盟认为美国的关税是不合理且有害的,因为它们对双方以及全球经济都造成了损害。”它还将继续与华盛顿寻求“平衡、互利”的谈判解决方案。
不知是否受到欧盟集体拒绝“下跪”的刺激,还是确实被股市债市的急剧下跌所吓倒,特朗普也在4月9日宣布,将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含欧盟27国,中国除外。
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部分国家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
欧盟集体“反跪”投票结果在先,特朗普推迟90天执行“对等关税”在后,这之间只差几个小时,很难说不是巧合。毕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特朗普的团队会料到“一盘散沙”的欧盟这次会如此“同仇敌忾”地拒绝“下跪”。
冯德莱恩不愧是外交沙场上的老手,一听到特朗普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的消息,立马宣布与美国“相向而行”。她向特朗普喊话:“我们将最终实施得到成员国大力支持的欧盟反制措施,但将暂停实施90天。”
最为老道的是她的补充语:“如果谈判结果不令人满意,我们的反制措施将生效。”“欧盟委员会将继续努力应对美国目前仍在实施的25%汽车关税和10%‘普遍’征税”。这实际上是在告诉华盛顿:在这条战线上,90天的停火不适用,我们时刻准备反击。
冯德莱恩警告:如果后续谈判不能令人满意,欧盟将继续采取反制措施
冯德莱恩话中带刺的“威胁”,估计也被特朗普的团队感受到。她说,在这暂停实施“报复关税”的90天内,“进一步反制措施的准备仍将继续,所有选项仍在考虑中”。换句话来讲,冯德莱恩在提醒特朗普,只要“对等关税”不彻底取消,欧盟不会放弃“报复”。
看透特朗普
欧盟的“不跪”,实际上是“一手硬,一手软”的谈判战略。
美国和欧洲媒体称之为“双轨手法”(dual-track approach)。这一手法不仅使欧委会获得了成员国足够的政治支持,而且使得它能以强势地位与华盛顿进行谈判。
通过威胁在目前暂停的措施之外采取额外的报复措施,无疑给华盛顿增加了压力。冯德莱恩的如意算盘很简单,强势出击,迫使华盛顿真正兑现其声称的与布鲁塞尔谈判的意愿。
不放弃“报复”,并不等于放弃“妥协”。欧盟的“不跪”战略,似乎与欧盟领导层对特朗普的个性判断有密切关系。通过总结2017至2021与特朗普政府1.0打交道的经验,布鲁塞尔的决策者们对这位美国总统的谈判风格的理解明显日渐成熟。
特朗普
事实上,在特朗普4月2日“解放日”宣布“对等关税”之前,欧盟委员会的官员们就吸取来上次的教训,形成一个基本共识:特朗普吃硬不吃软,欧盟只有以实力才能求和平。
对欧盟来讲,特朗普宣布暂停90天执行“对等关税”就是一个“求和信号”。与特朗普谈交易的时候到了。如果适时给他一个“停火”的报价,不见得他不会上钩。
无独有偶,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5月1日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布鲁塞尔希望增加从美国购买500亿欧元(564.6亿美元)的商品,以解决贸易关系中的“问题”。
这应该是欧盟对美国的最新报价。它暗藏的信息是,你要是觉得这个报价太低,咱们还可以谈。欧盟的最高底线在哪里,估计只有冯德莱恩才知道,但绝对不会接近特朗普要的3500亿美元的现钞,否则白“硬”了一场。
谢夫乔维奇的表述,无异于邀请特朗普从35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上降下来并提出自己的报价:“如果我们认为赤字问题在于500亿欧元,我相信我们真的可以通过购买液化天然气,大豆等一些农产品或其他领域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马罗什·谢夫乔维奇
欧盟领导层之所以敢于“不跪”,并且将特朗普的3500亿美元诉求降至低于600亿美元,这应该还与他们认为美国在迫使中国“就范”时离不开欧洲的合作有关。欧盟似乎相信,没有欧洲的合作,美国休想“搞定”中国。
谢夫乔维奇在开出500亿欧元的报价时,就同时加上了“共同对付中国”这个报价。《金融时报》透露,塞夫乔维奇说欧盟还愿意与美国合作,帮助应对中国出口激增带来的影响,让美国尝到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的“甜头”。
换句话来讲,欧盟“不跪”的“底气”,还来自于它对自己之于美国遏制中国价值的判断。布鲁塞尔明显地坚信,美国最后不得不接受欧洲的条件来“解决问题”,否则华盛顿会承担不起在中美博弈中失去欧洲的代价。
这是对美国的“要挟”,也是对中国的“警示”,也不排除冯德莱恩集团也是在向中国发出信号,要求北京更多地关注欧洲的诉求,防止欧洲“联美制华”。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即使在“不跪”的战壕里,也有“异想天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