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朗普的“扛不住”:经济衰退与政治失意的双重绞杀


5月4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首次公开承认对经济衰退的无力感,甚至暗示可能放弃第三次连任,转而力捧副手万斯。这一表态与其4月宣称“找到连任办法”的自信形成鲜明对比。其支持率已跌至30%区间,共和党内质疑声四起——连最忠诚的选民也开始怀疑:这位曾自诩“经济救世主”的总统,是否正在将美国拖入深渊?

事实上,特朗普的困境早有预兆。早在2025年3月,白宫仍坚称“衰退论为时尚早”,但纽约联储的消费者预期调查显示,家庭对失业率和信贷的悲观情绪已达2023年以来峰值,而亚特兰大联储模型预测一季度经济萎缩。更致命的是,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关税政策正遭反噬:标普500指数在其任期前100天暴跌8-9%,创里根时代以来最差表现。当“美国优先”变成“美国孤立”,市场用脚投票已成必然。

二、盟友倒戈:日韩为何选择与中国联手?

就在特朗普示弱同一天,中国财长蓝佛安在米兰的亚细安与中日韩财长会上,直击美国两大盟友——日本与韩国的痛点:“维护自由贸易,拒绝单边关税”。这绝非偶然。


日本的反击:从“美债筹码”到关税同盟

近期美日第二轮关税谈判破裂后,日本财政大臣罕见公开威胁:“美债持有量是谈判筹码”。此言直戳美国软肋——若日本抛售美债,本就脆弱的美元霸权将雪上加霜。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RCEP框架下中日关税同盟的崛起:根据协定,中日最终零关税产品将超85%,日本对中国商品平均关税从7.47%趋近于零。当特朗普还在挥舞关税大棒时,中日已通过区域一体化构筑护城河。

韩国的选择:产业链重组下的利益绑定

韩国对华态度同样微妙转变。RCEP生效后,中韩间机械、纺织品关税进一步削减,原产地规则让两国产业链深度绑定。三星、现代等韩企早已将中国视为核心市场,若跟随美国对华脱钩,无异于自断臂膀。蓝佛安此时喊话,正是抓住韩国“经济安全”的命门——与其被美国关税绑架,不如借中国市场对冲风险。

三、RCEP框架下的“合纵连横”:中日韩关税同盟的崛起


特朗普或许尚未意识到,其关税政策最大的副作用,是亲手将盟友推向中国主导的RCEP体系。该协定不仅实现中日首次双边关税减让,更通过原产地累积规则重构区域供应链。例如,日本对中国糖类、谷物等商品关税降幅超20个百分点,而中国对日本高端制造品关税趋零——这种互补性直接削弱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号召力。

更关键的是,RCEP创造的不仅是贸易红利,更是地缘政治话语权。当美国试图以“印太经济框架”拉拢日韩时,中日韩却借RCEP形成“去美国化”的贸易闭环。日本前脚被特朗普强征钢铝关税,后脚便与中国联手降低同类产品关税——这绝非巧合,而是利益驱动的必然选择。

四、特朗普的“最后70天”:自救还是沉沦?

留给特朗普的时间已不足70天。若要挽回颓势,他必须解决两大死结:

对内止血经济:若继续加征关税导致通胀反弹(美联储已警告该风险),民众生活成本飙升将进一步侵蚀其支持率;

对外修复盟友关系:日韩的“反水”仅是开始,若欧盟也因能源协议分歧倒向中国,美国将彻底沦为孤岛。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然而,特朗普的选项极为有限: 向中国让步可能被党内批为“软弱”,坚持关税则加速盟友离心。 这种两难恰恰暴露了美国霸权逻辑的致命伤——当“美国优先”变成“美国独行”,所谓盟友体系不过是利益算计的临时组合。

结语:全球贸易秩序重构,中国如何“打明牌”?

中国此轮外交攻势的高明之处,在于以RCEP为支点,将美国关税压力转化为多边合作机遇。当蓝佛安喊话日韩时,实质是向世界宣告:单边主义终将溃败,合作共赢才是未来。而对特朗普而言,最大的讽刺莫过于——他亲手点燃的贸易战火,最终烧向了美国自己。 你认为特朗普能否在70天内扭转局势?欢迎评论区预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