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执政以来一连串大动作,招致了国际国内一片质疑和抗议。从国家治理到国际关系,特朗普堪称“颠覆者”,对美国一手推动建立起的全球化和国际秩序改弦更张。特朗普要建立的究竟是怎样的新秩序,是好大一盘棋,还是疯狂至极?
Part.
1
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已百余天了,从1月20日宣誓就职至今,对外,特朗普要将加拿大并入美国成为第51个州,并多次放言军事介入巴拿马运河,他口出狂言购买格陵兰岛,誓言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开启全球关税战,威胁退出北约等国际组织;对内,他成立政府效率部试图整顿内部架构,对司法部、国防部、教育部等机构展开大清洗。种种举措让白宫内外人心惶惶,不少下属开始溜须拍马,他身边阿谀奉承之声不断。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的作为给美国与世界带来的变化,其烈度、深度、广度都远超人们的预料。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他真的能利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来实现美国的全球新秩序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当前美国深陷政治极化、经济失衡、财政困境与文化割裂的泥沼,社会系统性矛盾加剧,可持续发展根基动摇。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以“变革者”姿态重返舆论场域,宣称需以“外科手术式”改革直击结构性病灶,其“MAGA”口号实质是借激进政策工具重构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秩序。
特朗普政府启动行政体系新秩序的核心举措是创设“政府效率部”,但马斯克掌舵政府效率部的百余天内,这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遭遇了制度性反噬。当地时间4月30日,马斯克在白宫会议上宣称,其主导的政府效率部迄今已节省了1600亿美元开支,这与他2万亿的承诺相差甚远。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机构统计,因机构重组引发的解雇赔偿、二次招聘及行政效能折损等衍生成本,本财年预计将吞噬1350亿美元财政资金,使得这场改革陷入“成本置换”的怪圈。
这位跨界掌权者的政治资本在权力的博弈中急速蒸发,突破职权边界督导国防系统工作流程、擅自启动国家黄金储备审计等越界行为,使马斯克与建制派的矛盾激化;与财政部长贝森特“爆粗口”、同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互怼,最终导致其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颇具象征意味的是,4月30日,马斯克在白宫参加内阁会议时戴了两顶帽子,一顶为特朗普试图将“墨西哥湾”改为“美国湾”的帽子,另一个是效率部的帽子。马斯克在会议中反复更换着帽子,最终决定将两顶帽子叠戴,这似乎暗喻在构建特朗普新秩序进程的现实窘境。
Part.
2
有媒体评价特朗普构建国内新秩序的主要手段就是大清洗。自4月1日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已经解雇了至少20名成员,导致多个关键部门出现严重人员短缺。当地时间5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即将离职,他将提名沃尔兹为下一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空缺的职位将由国务卿鲁比奥兼任。外界认为沃尔兹的离任是因为泄密事件,今年3月,沃尔兹因错误地将《大西洋月刊》的负责人杰弗里·戈德伯格加入群聊,而后戈德伯格曝出了沃尔兹与国家安全高级官员就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进行军事打击计划的讨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特朗普是一种新孤立主义思潮,而沃尔兹还在走国际主义思潮,特朗普要替换一些对他而言在政策理念上不太合适的人。
国防部同样没有逃过被清洗的命运。4月18日,五角大楼解雇了三名高级官员。美国国防部此前启动了对多起“泄密事件”的调查,以确定美军第二艘航空母舰前往红海、美军拟定针对巴拿马运河的军事行动计划、“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访问五角大楼以及美国暂停为乌克兰收集情报等敏感信息是如何遭到曝光的。实际上,美国防部的动荡并非刚刚开始,两个月前,美军最高指挥层就经历了人事“清洗”,当时被解雇的是拜登政府任命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等高级官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特朗普作为反建制派代表,大幅裁撤国防部内性别平等推进、种族平权监督等专项机构,并叫停黑人与白人士兵晋升配额、跨性别者军籍保留等政策。
司法部作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和卸任后长期对其起诉的主要部门,是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开启“复仇行动”的第一目标,所有涉及特朗普的调查案件被迅速撤销,曾经调查过他的检察官、司法官员,通通被清算、解雇,甚至要面临调查。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特朗普对持异见者发起系统性清洗,撤换司法高层、安插亲信,将联邦执法体系改造为打击政敌的利刃,既泄私愤,更欲将司法权异化为总统的“政治匕首”。
教育部也一直是特朗普的“眼中钉”。3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东厅举办了签署撤销教育部行政命令的仪式,为了对教育界施压,4月初,美国政府冻结了对康奈尔大学的近10亿美元联邦资金,以及对西北大学的7.9亿美元资金。目前已有超过10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被撤回、暂停或正在接受审查。这引发了美众多学校的反对,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表示,该校不会放弃其独立性或其宪法权利。而作为回应,特朗普政府宣布冻结向哈佛大学提供的22亿美元拨款和价值6000万美元的合同。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特朗普剑指美国教育界“知识权贵”,试图将全球教育领域中兼具“话语霸权”与“公信力资本”的顶尖学者、智库领袖纳入麾下。
清洗、裁撤,特朗普构建新秩序的手段远远不止于此。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美国务院将实施全面重组计划,预计在第一阶段将在美国境内削减约15%的员工,撤销132个办事机构,在首都华盛顿削减约700个职位。有媒体称,此举将是美国外交系统数十年来最大的变革,是特朗普政府为重塑美国外交政策和缩减联邦政府规模所作的最新努力。
Part.
3
在特朗普2.0时代,他开启了疯狂的“退群模式”,毅然决然地退出了世卫组织和《巴黎协定》这两个在全球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际组织。他甚至对盟友也没有留丝毫情面,美防长赫格塞思曾多次表示,如果盟友国防开支“不达标”,美国很可能会退出北约。这一系列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转向,更像是特朗普向世界宣告他将重塑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角色,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战略意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特朗普现在追求的世界霸权是将国际领导权异化为“逐利性权杖”,凡涉战略资源、地缘杠杆则强权干预,无关利益则抽身甩锅。
领土扩张是特朗普构建新秩序的重要板块,刚一上任他就放话要将加拿大并入美国,成为第51个州,要接管巴拿马运河,并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甚至对盟友丹麦进行威逼利诱,试图吞并下格陵兰岛。二战结束后,除了杜鲁门时期,美国从日本手中收购了几个太平洋小岛,其他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没有扩张过美国领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美国图若鲸吞加拿大北极主权区与格陵兰岛,将实现“北美洲地理锁喉”,既封堵北极圈战略支点,又斩断欧亚大陆经北冰洋连接美洲的最短商路,最终将北极航道变为“美国专属战略动脉”。
威胁掠夺也是特朗普对外构建新秩序的手段之一。当地时间5月1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登科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根据泽连斯基与特朗普达成的协议,她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外界所称的“美乌矿产协议”。特朗普如愿以偿,将乌克兰的丰富矿产收入囊中。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这种极限施压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欺凌,美国赢了里子,乌克兰赢了面子,看上去乌克兰好像没让渡多少权利,但是美国拥有了很多利益。
相比于对待乌克兰,特朗普面对与俄罗斯的关系态度却截然不同,他没有像拜登政府一样,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而是多次表示希望改善与普京的关系,他甚至把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寻求与俄罗斯直接和谈。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对传统西方价值观的无视正是他所要构建的一种新秩序。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特朗普认为民主党想拖垮俄罗斯是不可能的,三年来普京政权非但未垮,反借能源出口与东方转向实现“经济回血”,所以特朗普认为虚耗盟友资源却无战略收益,不如抽身止损。所有的国家都是在围绕美国来跳舞,现在他对普京的态度看上去比较缓和,那只是暂时的,“他翻脸比翻书快”。
移民问题上更是挑战重重,特朗普政府出台修建美墨边境墙、收紧庇护政策、实行“骨肉分离”等政策,并限制穆斯林国家公民入境。在特朗普眼中,移民政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国家安全或经济发展问题,还将重构一种资本至上的移民新秩序。2月25日,特朗普宣布,他将向对美国项目至少投资500万美元的外国人开辟获得居住权并最终入籍的新路径。
Part.
4
在国内分裂严重,经济疲软下行的背景下,4月2日,特朗普向全球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10%至50%的对等关税,并声称这一天是美国的“解放日”。紧接着,全球经济遭到重创,美国金融市场和企业受到的“自残”更是引得一片哀嚎,接下来特朗普迅速调整关税政策,并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如此荒唐草率,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特朗普团队仅仅采取了简单的关税公式,没有考虑全球化产业链条、经济模式等综合因素的复杂性,也没有区分亲密盟友与战略竞争对手。很显然,在特朗普的认知里,关税是自己构建新秩序的工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特朗普打这个贸易战其实打的不是关税,打的也不是赤字,打的是秩序,就是要用一系列的贸易战的霸凌手段,扭转当今以这个多边安排为框架,自由贸易原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变成什么呢?一对一的双边安排为框架,对等贸易原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关税战跟原来预期效果差别越来越大。
特朗普不仅想重塑美国,还想重新定义世界秩序,但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他都造成了失控的混乱。特朗普的这种“治理新秩序”,究竟是美国的未来,还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实验?是改革,还是破坏?不得而知,但执政百日,仅39%的国内支持率似乎说明了一切,这是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同期最低的纪录。有媒体表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信条,可能会毁掉几代人建立起来的美国领导地位。
制片人:何冀宁
编导:张萌
编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