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云:“夏有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今日立夏,万物繁茂,养生迎来关键转折。炎夏湿热交织,稍不留意便会损耗元气,常有人叹“苦夏难熬”,实则是不懂顺应自然。从饮食到作息,从情志到经络,皆藏延年益寿之法。今日起,全家做好三件事,为健康护航。
一、饮食三秘诀,清热又养身
吃上三瓜,清热解暑
《本草纲目》有言“夏食瓜,胜良药”,冬瓜、丝瓜、苦瓜堪称立夏“清热三宝”。冬瓜利水消肿,切块加薏米炖汤,湿气重者宜饮;丝瓜通络润肤,清炒或煮汤,可缓解皮肤干燥;苦瓜降心火,切片焯水凉拌,苦味减半,功效更佳。瓜类含水量高、热量低,肠胃虚弱者可去皮去籽煮软食用。不过,脾胃虚寒者少食苦瓜,或搭配姜丝平衡寒性。
补充水分,舒缓身心
夏季出汗多,需少量多次饮水。晨起一杯温水唤醒肠胃,饭后一杯淡茶助消化,睡前一杯蜂蜜水润燥安神。白开水最佳,绿豆汤、酸梅汤可偶尔替代,但忌冰镇。口干时,麦冬、百合泡水滋阴;疲劳多汗,黄芪、五味子泡水补气固表。喝水要小口频饮,一次不超过200毫升,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切记,咖啡、浓茶、甜饮料越喝越渴,白开水才是生命之源。
食口粗粮,调理脾胃
清代名医徐大椿说“五谷为养,粗粮为药”,燕麦、玉米、红薯是立夏养胃佳品。燕麦煮粥加枸杞,润肠降脂;玉米糁配山药,健脾助消化;红薯蒸熟碾泥加牛奶做饼,香甜软糯。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但每日摄入不宜超主食三分之一,搭配绿叶菜更助消化。牙口不好的老人,可将粗粮打磨成粉,混入面粉蒸馒头,护牙又养胃。
二、八字顺口溜,养生有诀窍
看天穿衣,增减有度
《老老恒言》提醒“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背”。立夏后温差大,老人和孩子衣柜里要备好薄棉背心、防晒衣、长袖衬衫三件套。雨天出行,鞋袜湿了立刻更换,以防湿气滞留关节。热时逐层脱,冷时及时添,灵活增减是关键。
晚睡早起,精神饱满
《黄帝内经》云“夏益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晚上22点前入睡,早上6点起床,午间小憩30分钟。睡前用艾草泡脚驱散疲惫,晨起拍打胆经疏通气血。失眠多梦时,可用薰衣草精油或按压耳后安眠穴。需警惕,熬夜追剧、打麻将最耗心血,周末补觉不如每日规律作息。
心志为喜,养好情绪
夏天心火旺,易躁易怒。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波动大,血压、血糖会失控。火气上头时默念“心平气和”,遇事深呼吸10秒再开口。闲暇时侍弄花草、练习书法,让心静下来。家人争吵时,煮一壶菊花茶,火气自消。记住,脾气越大血压越高,笑容越多寿命越长。
三、按摩小妙招,穴位显奇效
劳宫穴:敛心静气
立夏后人体代谢加速,心脑供血易不足,可按摩劳宫穴。穴位在自然握拳时中指指尖轻触掌心处。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以“三揉一放”法操作,每日早晚各1次,持续2 - 3分钟后换手,可调节心脏功能,助眠。
间使穴:疏肝解郁
间使穴位于前臂,握拳屈腕,腕横纹上3寸处。每日上午9 - 11点,用拇指从侧面掐按穴位,顺时针揉按3 - 5分钟,可疏通肝气,缓解胸闷。
合谷穴:活血通络
合谷穴在拇指与食指并拢时肌肉最高点。一只手从外侧包裹穴位,四指固定手背,拇指按压或上下推揉施力,可调和气血、驱散外邪,缓解头痛、牙痛等症状,但孕妇忌按。
古人云:“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生藏于三餐冷暖、衣食住行的细节里,饮食忌寒凉,起居防贪凉,情绪戒焦躁,一家人无病无灾,便是福气。